巴黎地鐵優先席全是年輕人!網對比臺灣像「魔戒座」嘆:要面對內心掙扎

網友覺得在臺灣坐「優先席」就像擁有魔戒一樣,讓原po親回:「擁有它的人都得面對內心的掙扎。」圖爲臺北捷運優先席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灣近日因「捷運優先席衝突」事件,再次讓從博愛座改爲優先席的話題被熱議,旅居法國的作家昨(7)日在臉書粉專「法國生活日記」中分享了在巴黎地鐵車廂內的觀察,指出在巴黎一般民衆也會坐優先席,但遇到該禮讓的乘客,還是會主動讓位,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他指出,巴黎地鐵中雖然也設有「優先席(places réservées)」,標示清楚,但乘客並不特別敬畏,「一般人也會坐,只要遇到孕婦、老人、行動不便或抱小孩的乘客時,彼此一個眼神或一句話,多數人就會主動讓位。」

原po隨文並貼出在巴黎14號地鐵拍攝到的景象,表示巴黎地鐵車廂內的優先席,坐的全是年輕人。他強調:「尊重是互動的結果,而不是規範的形式。」在法國,遊戲規則存在,但不會取代人與人之間的良性溝通。

網友對此則表示,巴黎地鐵的優先座數量不少,但並沒有被神聖化或引發爭議。人們更注重「是否真正有需要」,而非「誰有權坐」。旅居巴黎的網友也補充,若有人行動不便,只要開口請求,周遭乘客幾乎都會立刻起身;但若身體狀況良好,即使是長者,也不會要求他人讓座。

有網友留言指出:「在法國主動讓位給帶小孩的比較多,老人則會先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因爲假設別人需要,反而會被視爲失禮。」另一位網友則笑說:「在巴黎地鐵上,如果是街友上車,大家不只是讓座,是整節車廂都會讓出來,原因只有鼻子知道。」幽默留言引發共鳴,也突顯歐洲地鐵文化中的包容與自我空間意識。

相較之下,臺灣的「博愛座文化」近年屢次引發爭議。許多民衆仍將其視爲「老人專用座」,而非「優先席」,甚至有人以道德批判的方式要求他人讓座。有網友留言感嘆:「現在願意主動讓座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寧願閉眼或滑手機,假裝沒看到。」但也有人反駁:「沒有人應該要讓座,那是出於自願,不是義務。」

還有旅居日本的臺灣人分享對比經驗:「日本老人非常有禮貌,要我讓我很願意。他們不會覺得理所當然,下車還會再道謝。反觀臺灣,有些老人拿着打折票上車,卻覺得全車都該讓座,真的讓人反感。」

網友也以幽默方式形容優先席,覺得「坐優先席(博愛座)就像擁有魔戒一樣」,原po則親回表示:「擁有它的人都得面對內心的掙扎。」真正的修煉,就是如何拿捏那一份善意與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