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飽」控制血糖逆轉肥胖 專家傳授實踐3招小技巧

想要控制血糖與體重,避免代謝症候羣,專家建議「八分飽」。本報資料照片

想要控制血糖與體重,避免代謝症候羣,專家建議「八分飽」。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在個人粉專分享,八分飽與血糖控制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不僅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也能穩定血糖、避免胰島素過度分泌與抗性形成;實踐「八分飽」,可設定每餐用餐時間不少於20分鐘、吃到「不撐但剛好不餓」就停下,「不是少吃,是剛剛好!」。

洪泰雄說明,八分飽與血糖控制五大關鍵連結:

一、減少血糖飆升的風險:飽餐過度容易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使血糖短時間內快速升高,增加胰島素負擔;而八分飽能降低這種血糖尖峰。

二、降低胰島素分泌壓力:適量進食能讓胰島素分泌維持穩定,減少胰島素抗性形成,有助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

三、延緩胃排空速度,延長飽足感:慢慢吃、吃到八分飽可讓碳水化合物吸收變慢,減少飯後血糖的劇烈波動。

四、支持瘦體素與飢餓素的正常運作:八分飽能幫助你重新找回對飢餓與飽足的真實感知,避免情緒性暴食與夜間進食行爲,進而穩定血糖。

五:促進體重管理,進一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體脂肪下降時,瘦體素與胰島素的敏感度會上升,使身體更有效調控血糖。

他說,血糖控制的黃金組合是:八分飽 + 慢食 + 選擇低GI高纖的食物 + 每餐有蛋白質與健康脂肪,這樣吃得飽也吃得穩。

洪泰雄強調,八分飽與間歇性斷食彼此互補,對於穩定血糖、降低體脂、提升代謝彈性都有幫助。

八分飽能讓斷食期間不易飢餓,因爲吃到八分飽能訓練身體適應「不撐但有飽足」的狀態,讓進食窗口內不暴食,斷食期間也比較不會餓到難耐。

避免暴食補償效應,有些人在斷食後會因飢餓反彈而吃過量,若養成「八分飽」的習慣,可幫助控制食慾、穩定進食量。

再來是降低胰島素分泌總量,穩定血糖與減脂。間歇性斷食能延長「低胰島素狀態」,而八分飽避免餐後血糖飆升,兩者聯手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與瘦體素反應。

提升自噬(Autophagy)與抗發炎效果,間歇性斷食誘發自噬,幫助清除老舊細胞;八分飽則避免細胞處於營養過剩的發炎狀態。

如此不容易失敗,生活可持續,單靠斷食若餐餐暴飲暴食,容易失敗;加上八分飽後,進食質與量都有紀律,成功率更高、更可長期執行。

洪泰雄建議八分飽可與「168」搭配:

斷食16小時:只喝水、無糖茶、黑咖啡(避免破斷食)

進食8小時內:控制兩餐的份量都維持在「八分飽」

例如:

上午11點吃第一餐:優質蛋白 + 高纖蔬菜 + 適量全谷

下午6點前吃完第二餐:均衡六大類、八分飽

洪泰雄也分享「八分飽」實踐三招小技巧:

一、設定每餐用餐時間不少於 20 分鐘:幫助身體接收到飽足訊號。

二、吃到「不撐但剛好不餓」的程度就停下:這就是「身體說好」的感覺。用「內心滿足感」而非「胃的飽脹感」來結束用餐。

三、「不是少吃,是剛剛好!」八分飽讓代謝歸位,健康重啓。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