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成功抵禦美股暴跌,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

巴菲特成功抵禦美股暴跌,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來源:本站財經)

自4月2日特朗普實施對等關稅以來,全世界排名前500的富豪損失了千億美元。

而現年94歲的巴菲特,卻成功躲過此次美股暴跌風險,躍居全球富豪榜第四,成爲今年全球十大富豪中唯一實現財富增長的人。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在美股市場逆勢上漲,跑贏標普500指數約24個百分點,股價表現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那麼,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呢?方正證券燕翔團隊發佈的報告裡,總結了這三個策略,希望對你能有啓發。

關鍵節點上調整股票倉位

在2024年5月,巴菲特就在股東大會上提到,當前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公司進行投資,體現出他對美股估值偏高的擔憂。隨後又因擔心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業化應用風險和美國大選可能給稅收政策帶來的重大不確定性。在下半年減持蘋果等公司股票,套現了大量現金,伯克希爾的現金儲備超過了33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回顧發現,巴菲特在歷史上做出的重大擇時投資決策不是很多,但擇時最終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

在2001年至2002年之間,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股市大跌,巴菲特股票倉位一度低於債券倉位,此時的債券回報率遠高於股票,巴菲特在此期間取得了不錯的超額收益。

直到2004年底,伯克希爾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比例一路攀升,從2001年底佔比7%一直上升到2004年底39%左右,此時的巴菲特稱自己擁有着獵槍,但尋找不到合適的獵物。

2005年之後,伯克希爾的股票倉位穩定上升,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債券的倉位開始緩慢下降。

2023年以來,面對美股整體特別是科技股板塊的高估值風險,巴菲特再度大幅降低股票倉位。

總結來看,巴菲特會通過充足的現金儲備,來降低投資組合面臨的短期市場波動風險,同時也爲未來投資機會做好準備。

在能力範圍內行事

“我本人不搞分散,我認識投資比較成功的人都不搞分散。”

通常情況下,巴菲特保持在能力範圍內行事,專注於投資自己瞭解的領域。

數據顯示,2011年之前,巴菲特對行業配置集中於金融與日常消費。2011年巴菲特一反傳統地大量買入IBM公司,開啓了科技股投資之路,但這一投資並不太成功。2016年巴菲特開始買入蘋果公司股票,隨後陸續加倉至最高一度達到50%以上的倉位,隨後科技股躍升爲巴菲特第一重倉行業。2022年,巴菲特開始大量買入能源行業上市公司。隨着巴菲特減持蘋果,金融行業持倉再度反超信息科技行業。目前持倉主要集中在金融、信息科技、日常消費、能源中。

確保投資標的的業務可以被理解

“你不需要正確地分析成千上萬的公司,你只需要正確判斷幾家公司就可以了”。

在投資中,巴菲特一向秉持“公司的業務要能夠被理解”的基本理念,不過,他的重倉行業也會隨着他的學習不斷轉變。

例如,巴菲特曾在2011年稱讚像蘋果這樣的公司,輕資產、低投入的商業模式最佳,但由於難以判斷未來十年間蘋果的發展情況,他沒有選擇投資。而2016年以後巴菲特從消費者行爲角度重新審視了蘋果公司,並不斷買入,併成爲了伯克希爾的第一大重倉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對單一股票持倉比例幾乎沒有限制。截止2024年底,伯克希爾股票持倉市值中,90%都來自前10大重倉股。

最後要說明的是,經過巴菲特60年的經營執掌,伯克希爾已成爲一家保險和多元化的投資集團,二級市場股票投資目前僅佔到伯克希爾總資產的1/4左右。而且,對於管理千億美元資產的公司來說,長期穩定保持盈利纔是最終目的。

至於如何看待這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否導致經濟衰退、投資方向等問題,那就要等5月3日的股東大會上,再聽巴菲特現場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