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藝術節今閉幕 國美館:實踐文化平權的重要象徵
▲八方藝術節今天於國美館舉行閉幕活動。(圖/記者白珈陽攝)
記者白珈陽/臺中報導
2025首屆「八方藝術節」今天(31日)閉幕,系列展聚焦藝術平權與跨國共融。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指出,目前臺灣新住民人數接近60萬人,佔總人口約2.5%,其子女「新二代」人數更有超過40萬人在校就學,透過活動展現新住民與第二代的能量,是實踐文化平權的重要象徵。
藝術節自5月起由新加坡黃意會率先揭幕,至今邀請9組共12位藝術家展出,涵蓋不同媒材與文化語彙,包括邵椋揚、林志賢、張秀燕、黎幼那與父親黎宗裕、黃文棟、廖芳乙、馮孝英,以及陳映潔與畢森德夫妻。同時以臺灣水墨大師袁之靜作壓軸,更突顯東西方美學的交融。
閉幕式上安排多元表演,出生於象牙海岸鄺老師自彈電吉他演繹法國傳統樂曲、日本舞踊大河流臺灣支部舞作,以及東勢新住民所演印尼舞,從音樂到舞蹈展現文化傳承與多元融合。現場將同步播放展期精彩回顧影片,帶觀衆回顧百日藝術之旅。
▲「八方藝術節」系列展聚焦藝術平權與跨國共融。(圖/記者白珈陽攝)
國美館作爲主辦單位之一,持續推動新住民參與藝文創造,讓不同族羣因藝術「能站上舞臺、發聲被看見」,期盼未來藝術節持續透過公開甄選機制,邀請更多來自多元背景的創作者,共同建構文化共榮、藝術共創的社會樣貌。
總策展人賴慕芬表示,第一屆2025八方藝術節,以「跨域、共融、共榮、地方連結」爲核心,邀集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新住民藝術家,透過當代藝術呈現多元文化交融;更邀請多位新住民參與主持與協力,包括來自上海、越南與臺中東勢的朋友,彰顯「文化平權」的精神,讓藝術節成爲新住民與本地觀衆共享的平臺。
她並強調,未來藝術節將持續發掘,並邀請更多優秀創作者參與,推動不同文化與藝術形式的對話與合作,讓善意與美感持續在社會中擴散,並讓臺灣成爲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