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加入OCP董事會 要為AI資料中心訂下「開放」的遊戲規則
在AI發展浪潮中,硬體基礎設施的「標準」之爭日益白熱化。爲避免生態系碎片化,開放運算計劃 (Open Compute Project, OCP)近期正式任命Arm加入其董事會,與AMD、NVIDIA、Meta、Google等科技巨頭平起平坐,共同主導下一代AI資料中心的規格制定。
此舉不僅確立了 Arm 在高效能運算領域的影響力,更意味着「開放標準」將成爲迎戰融合型 AI 資料中心挑戰的核心策略。
AI機架耗電如百戶家庭,開放協作成唯一解決方案
Arm基礎設施事業羣總經理Mohamed Awad點出當前困境:預估到2025年,單一AI機架的運算力就堪比2020年的頂尖超級電腦,而其驚人的耗電量也相當於100戶美國家庭用電總和。這種指數級的成長,已非傳統通用伺服器架構所能負荷。
爲此,Arm提出「融合型AI資料中心」的願景,目標是最大化單位面積的AI運算密度,同時壓低整體功耗與成本。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在運算、加速、記憶體及網路等層面進行協同設計,這正是OCP開放標準能發揮關鍵作用的地方。
貢獻「中立」小晶片架構,打造硬體界的「USB」標準
爲了從根本推動硬體創新,Arm此次也將其中立的「基礎小晶片系統架構」(FCSA)規格貢獻給OCP。
可將FCSA想像成硬體界的USB標準,其定義一套不綁定特定CPU架構的統一框架,讓不同供應商的小晶片能透過先進封裝技術「拼」在一起,順利溝通。
這項貢獻源自Arm自2023年啓動的「Arm全面設計」生態系,該生態系規模已在一年內擴大三倍,並且新增包括日月光、Astera Labs、Marvell、世芯電子等10家關鍵夥伴,涵蓋從封裝、互連到系統整合的完整供應鏈。
Arm生態系成形,目標讓資料中心過半算力源自Arm架構
Arm的野心有其底氣,隨着其Neoverse平臺成爲AI技術堆疊各層級的核心,預估到2025年,出貨至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算力中,將有半數是基於Arm架構。其高效能、低功耗的特性,將成爲緩解AI用電暴增與實現永續營運的關鍵。
從微型感測器到巨型資料中心,Arm強調以其無所不在的運算平臺實力,繪製一幅開放、高效且可持續的AI基礎設施藍圖。這次加入OCP董事會,只是這場硬體標準革命的第一步。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