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浦邁收購澎立生物預案出爐:發行價折讓率近兩成 2月10日起復牌

《科創板日報》2月7日訊(記者 邱思雨) 奧浦邁的併購計劃初步敲定。

今日(2月7日)晚間,奧浦邁披露相關交易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31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澎立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股票2月10日復牌。

最終交易價格尚未確定。另外,鑑於澎立生物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的業績補償協議同樣未確定。

交易方案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和募集配套資金兩部分組成。據披露,奧浦邁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價格定爲32元/股,停牌前奧浦邁股價爲39.16元/股,折讓率達18.28%。募資方面,公司擬採用詢價方式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雙方擬在海外協同佈局、共享客戶資源

對於本次交易原因,奧浦邁提到兩者能夠在業務和客戶協同、海外戰略佈局協同、運營管理體系協同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從業務協同方面來看,奧浦邁與澎立生物的業務具備協同性,均涉及CXO領域。奧浦邁主營細胞培養產品及CDMO業務;澎立生物是一家CRO公司,所完成的藥物研發CRO項目中,創新藥佔比超過90%。

奧浦邁表示,收購後,該公司將實現從“培養基+CDMO”到“培養基+CRDMO”的業務構建。一方面,其培養基產品切入點能夠延伸至藥物開發關鍵節點中的早期成藥性試驗及後續的臨牀前有效性和安全性驗證階段;另一方面,兩者可實現客戶資源共享。

奧浦邁還重點突出了澎立生物對其海外市場的助力。奧浦邁表示,該公司能夠整合澎立生物成熟的國際化商務拓展團隊,並憑藉其已建立的與跨國醫藥企業的良好合作關係,加速自身培養基產品及服務在海外市場的推廣。

與此同時,奧浦邁在交易預案中提到,本次交易有利於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其總資產、營業收入等將進一步增長,持續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

就澎立生物最新業績情況,交易預案中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4億元,淨利潤3530.69萬元;2023年及2022年則分別實現營收3.11億元、2.56億元;淨利潤5688.47萬元、5717.09萬元。相對而言,該公司2024年的淨利潤水平有所下滑。

澎立生物科創板IPO折戟 高瓴、紅杉投了

澎立生物所在的CRO行業作爲提供研發外包服務的行業,其需求高度依賴於下游醫藥或醫療器械行業的研發支出水平。近兩年來,CRO行業受到投融資熱度減弱、醫藥市場增速不及預期等多方因素影響。因此,CXO公司的淨利下滑在所難免。

此前,澎立生物一度衝刺科創板IPO失利。在2024年2月,澎立生物及其保薦人海通證券撤回上市申請。該公司原計劃募資6.01億元,用於金橋臨牀前研發服務產業基地項目、創新研發平臺項目、張江臨牀前服務產業基地技術改造提升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與此同時,與澎立生物同期衝刺上市的多家CXO公司也紛紛撤單。

創道投資諮詢合夥人步日欣曾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有IPO終止經歷的企業,更適合被併購,一是快速解決因撤回IPO,導致觸發對賭問題,帶來的回購和崩盤風險;二是可以盤活上市公司中的存量標的,通過業務轉型升級,來提升存量上市公司的質量。”

值得一提的是,澎立生物背後股東陣容頗爲豪華。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澎立生物歷經五輪融資。在最新一期2021年10月完成的近億美元戰略融資中,投資方包括高瓴創投、紅杉中國等知名資本。

同樣涉及CXO業務的奧浦邁本身業績情況也難言樂觀:該公司2022年及2023年分別實現營收2.94億元、2.43億元;歸母淨利潤1.05億元、0.54億元。2024年全年,其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0.20億元,同比下降62.37%。

同時,該公司募投項目之一“奧浦邁CDMO生物藥商業化生產平臺”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CDMO業務的訂單增長速度和項目執行進度未能完全符合預期,其計提了長期資產減值損失1003.02萬元。

“現行市場環境下,CDMO業務終端價格承壓比較大是普遍存在的情況,行業現階段處於出清的過程中。未來行業出清之後,伴隨着客戶項目的持續正常推進,相關虧損將進一步縮小。”奧浦邁方面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