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亂供應鏈紅色警報 車用晶片再掀缺貨臺廠受惠

中國政府禁止車用半導體產品出口給安世半導體,產能將近八成在中國的安世半導體突然出現供應鏈緊俏情事,全球車用半導體又將掀起缺貨情事。這給臺灣功率元件等車用半導體廠商及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帶來急單效應。

文/魏聖峰

還記得疫情期間造成全球供應鏈大亂,全球車用半導體大缺貨,最後得靠各國政府的力量,要求臺灣半導體供應鏈提高成熟製程產品供給歐洲車用半導體之需,當時臺灣車用半導體廠商與成熟製程晶圓代工業者都因此受惠。

最近因爲中國商務部對荷蘭安世半導體(Nexperia)在中國的部門與包商發佈出口管制,禁止在中國生產的最終元件或模組出口,恐將衝擊安世半導體在歐洲的供應鏈的斷鏈風險,掀起歐洲車用半導體供應鏈的混亂情事。

身處地緣政治風險中

這件事的源頭要從二○一八年談起。當年美國還沒有對中國祭出科技圍堵,美國和歐洲與中國間的關係都算穩定。當年中資企業聞泰科技收購剛從恩智浦半導體標準化產品部門切割出來的子公司安世半導體,透過現金和在A股發行股權方式,以一○○%全資收購。當年川普第一任期已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但雙方關係還沒到撕破臉地步,當年歐洲與中國貿易往來順暢,歐盟還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這樣情境下,安世半導體透過正常企業交易模式,公司經營權被中資企業買走。即便被中資企業收購,安世半導體主體營運還是在歐洲,只不過很多半導體制程都在中國下單,然後再把車用半導體成品轉賣給歐洲主要車廠和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隨着美中關係惡化,過去幾年美國對中國祭出科技圍堵,也讓美國與中國間的關係持續惡化。這樣的情境同時影響到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最近中國政府突然與美國鬧翻,先前與美國談好的稀土協議又毀約,讓川普總統極爲火大,直接給中國商品加上一○○%的關稅。這幾年地緣政治的發展,中國的確成爲美國與西方國家的眼中釘,地緣政治風險把臺積電成爲兵家必爭之地。即使像安世半導體這類屬於成熟型半導體產業,在這波地緣政治風險下也成爲焦點。

或許是來自於美國政府的壓力,也可能是因爲歐盟最近通過的晶片法案中,要求落實晶片在地化政策的結果,突然讓荷蘭經濟部基於貨物供應可用性的法令開始介入,指稱安世半導體存在治理缺失與可能威脅歐洲經濟安全的行爲,併發布臨時命令限制公司某些動作,包括資產轉移與高層人士解聘等的問題。如同先前所述,安世半導體已經在二○一八年賣給中資的聞泰科技,公司實際行爲荷蘭政府理應管不到。但根據外電報導,九月下旬安世半導體的三位歐洲高層主管在荷蘭政府發佈部長級命令後隔天採取聯合行動,要求暫停中方執行長職務與股權託管,把控制權讓給荷蘭政府,這事件造成安世半導體控股公司的聞泰科技近期股價重挫。

從半導體的製程來看,安世半導體旗下產品多屬成熟製程。在美國的半導體技術圍堵政策下這些產品都不屬於被管制的範圍。但問題就在於安世半導體系出恩智浦半導體,是歐洲純種企業。當年在地緣政治風險還不那麼明顯下賣給中資企業。現在地緣政治壓力來了,荷蘭想把安世半導體控制權給拿回來,透過上述手段強行介入,目的在確保歐洲廠商與國家不會因爲外部股東(中資企業)或地緣政治因素而失去關鍵供應鏈。

如果把安世半導體供應鏈攤開來看,在歐洲車用半導體供應鏈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安世半導體卻有近八成的產能在中國生產,中國政府抓到這個軟肋禁止出口產品到歐洲,形成安世半導體出現供應鏈緊俏現象。安世半導體主要供應像BMW、福斯汽車集團等歐洲大型汽車廠的車用半導體零件。車用半導體產品認證都需要長時間認證,但認證過關之後,車廠卻也是長期採用至少十年。供應鏈穩固下,車廠不會任意替換掉安世半導體的供應鏈。

歐洲車用半導體供應鏈樞紐

不僅如此,歐洲大型汽車零組件的Bosch集團、日本車用零組件廠商的Denso以及南韓現代Mobis等車用零組件模組也大多有嵌入安世半導體產品。當然還有其他國際Tier 1等級的車用零組件廠商也都與安世半導體有往來。安世半導體這條供應鏈突然斷鏈,有可能對歐洲汽車產業造成衝擊。福斯汽車、BMW都已發佈聲明已對供應鏈造成影響。也因爲安世半導體在歐洲汽車產業的重要性,先前歐盟通過的晶片法案中有一條要落實在地化生產,避免前幾年疫情期間發生車用半導體缺貨的問題再度出現。因此,中國政府會出手禁止出口,就是要逼迫荷蘭政府放手。(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76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