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四鏈融合”深耕就業路 匠心育才答好“趕考卷”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創新構建“產業鏈對接、能力鏈鍛造、價值鏈引領、服務鏈賦能”四鏈融合育人體系,不斷提高就業工作質量和水平,全力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產業鏈精準對接,構建校企協同新機制
學院緊扣國家區域戰略導向,立足管理學科特色,將訪企拓崗列爲“一把手工程”紮實推進。領導班子帶隊深入優質企業和新興產業園區,精準對接地方產業需求和人才招聘需求,挖掘優質崗位資源。聯合政府部門和企業舉辦專場與雙選招聘活動,推動校政企三方聯動共建人才生態圈,積極將訪企拓崗成果轉化爲就業市場資源。
聚焦區域重點產業集羣,設立校企合作實驗班,建立定向培養機制,將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鏈需求深度綁定。與省內龍頭企業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深度融合。同時充分激活校友資源網絡,邀請校友參與課程設計,開展“企業開放日”“校友大講堂”等特色活動,推動企業管理經驗持續反哺教學實踐,形成“學科支撐產業、產業反哺育人”的良性循環。
能力鏈階梯鍛造,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
學院構建階梯式培養體系,分層夯實學生職業能力根基。面向低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等必修課,系統培育職業規劃意識;高年級設置技能提升實訓課程,積極開展移動課堂,將教學延伸至生產和銷售一線。創新賽事育人機制,廣泛組織學生參與就業類賽事和實戰實訓類賽事,賽事全程配備校企雙導師指導,以賽促學、邊賽邊學,將課堂知識轉化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強化假期實踐環節,組織學生深入鄉鎮和產業園區走訪調研、深入政府部門及企業開展崗位實習,提升學生行業認知和就業本領。配齊配強專兼結合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組織校內外專家開展團體輔導和個體諮詢活動,圍繞簡歷製作、政策解讀等不同主題,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提升求職技巧。
價值鏈深度引領,唱響基層就業主旋律
學院將就業育人納入大思政工作體系,強化就業價值引領,引導畢業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將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在第一課堂主渠道講述基層奮鬥事例,幫助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樹立“在基層大有可爲”的職業觀。系統提升基層就業能力,開設鄉村振興管理專項實踐,聯合政府部門解讀“三農”政策,開展農產品電商運營等專項實訓,爲學生赴基層就業賦能。
充分發揮朋輩榜樣作用,組建由選調生、西部計劃志願者、退伍大學生組成的宣講團,深入《就業指導》課堂分享成長經歷、解析基層治理案例,用鮮活的“就業故事”詮釋平凡崗位的價值。拓寬基層服務通道,深入推進“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的宣傳和實施,主動對接徵兵部門開展政策宣講,爲畢業生紮根鄉村、服務國防提供多元選擇。
服務鏈全程賦能,打造全週期支持生態
學院構建全週期就業支持體系,着力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建立幫扶工作臺賬,精準幫扶,分類幫扶,實施“一人一檔”“一生一策”動態管理,輔導員“一對一”跟蹤指導,重點幫扶家庭困難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羣體。強化求職能力支撐,利用多方平臺持續推送就業崗位信息,確保就業服務“離校不離線”;開設政策解讀、行業分析、面試實訓等專項培訓,通過心理輔導減輕求職就業壓力,幫助畢業生做好就業準備;提供學院會議室作爲線上面試室,保障遠程求職需求。
優化服務流程,推行就業手續線上辦理,實現材料審覈、協議簽訂“一次辦結”。開發科研助理等校內就業崗位,緩解求職焦慮。深入實施“宏志助航計劃”,整合就業實習基地和校友企業等資源,爲就業困難畢業生推薦就業機會。建立長效追蹤機制,院系負責人包乾幫扶未就業學生,包保重點羣體畢業生就業,對幫扶羣體開展心理疏導和技能強化,優先匹配適配崗位。完善就業狀況反饋機制,將畢業生就業意願、就業指導需求、用人單位需求與評價等作爲學科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考。(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