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0050下跌又想出清?達人籲:近期想改市值型ETF的人…建議等等
長期持有的投資人不需要追高。臺股示意圖/中央社
在投資上,我個人是很忌諱「追高」,這是我從第一年開始投資以來,就很堅持的一件事。尤其是當你對自己的投資項目還沒有這麼熟悉時,追高就是一個妥妥的韭菜行爲,標準的韭菜就是「追高殺低」。先不論報酬,不追高至少可以立於不成爲韭菜。
如果有一天,我要跟我的孩子說投資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我應該也會先說「不要追高」吧。
但其實在「長期投資」的觀念中,是不需要擇時的,不管是在短期的高點或是低點買入,對於十年、二十年後的差異不大,越早投入纔是越好的。
但我個人認爲,長期投資是一場馬拉松,比的是耐力,跑得完的人才是贏家,越早起跑當然越有利,但越早起跑是不是就一定能跑到底,這就不見得了,如果一開始就全力衝刺,一下子就跑到沒力,導致中途就放棄,那跑不完也是枉然。
「長期」是由無限個「短期」組成的,只有撐過每一個短期,累積下來才能成爲長期。
而追高就是一個提高短期風險的行爲,如果你打算長期持有,那追高的同時也意味着下一次的下跌,你將會承受較大的跌幅。
如果你可以忽視未來的波動也就罷,但矛盾的是,追高本身就是一個短期心態會有的行爲,大部分會選擇追高的人,心裡想的都是「還會再漲」,但如果並沒有如自己預期繼續漲,那份原本的期待會轉換成痛苦奉還給你,很可能就導致你無法堅持到底而中途放棄。
最近有很多人都轉投向市值型ETF,我覺得很好,也希望大家都能堅持下去,但我也覺得有很多人的心態並沒有準備好。
現在的現象讓我想到2021年時,臺股從2020年疫情爆發跌到九千多點,一路漲到2021年5月的一萬七千多點,當時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ALL IN 0050」,跟現在很像,投資市值型就是顯學。
直到2021年5月,短短几周內臺股跌了兩千多點,如果有人再說「ALL IN 0050」,配合當時口罩政策的口號,最流行的話變成「我OK,你先買」。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夫妻,就在下跌前不久,將原本要買房的頭期款三百萬,拿去ALL IN 0050,到了下跌時,先生扛不住壓力全部出清,夫妻兩個人抱在一起痛哭。
現在回頭看,夫妻如果有堅持下去,抱到現在也是很可觀,只可惜他們當初用追高的錯誤心態在買0050,因此承受不了短期的波動,又怎麼有辦法堅持長期持有。
因此,如果你是近期決定轉向投資市值型ETF的人,我的建議是,那就等吧!
雖然你看到大盤一直漲,心裡會FOMO,很想追,但投資市值型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長期持有,耐心纔是最重要的,起跑衝最快的人並不一定跑得完,長跑需要配速,慢慢跑才能跑得遠跑得久。
「追高」並不單純只是一種「行爲」,而是一種「心態」,追求短期報酬的心態,會啃食你的耐心,讓你更難熬過每一次回檔。
當耐性被磨光,下一次市場震盪,你就更容易中途放棄。長期投資比的不是誰衝得快,而是誰能撐得住。既然選擇跑馬拉松,就不要用短跑的姿態起跑。
市場永遠有機會,時間永遠站在願意慢慢走的人那一邊。不要急着追上別人的腳步,把步伐調整到自己能長期維持的節奏,讓每一步都走得踏實,這樣你才能真的走得遠、走得久。
◎本文內容已獲 拳四郎財務自由之路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