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一週的活兒半天完工
在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海洋工程設計所,一張圖紙上密密麻麻的管線像迷宮般交織。以往,400多個閥門、300多條管線的統計、覈對工作,需要兩個人用時一週,稍不留神還容易看錯型號。
接到工作任務後,員工張臨沒有像往常操作計算器,而是打開電腦調出一個叫“P&ID自動提取工具”的插件。鼠標輕點“統計”,一整套P&ID圖紙裡的管線號和閥門號都被整整齊齊排列在Excel表裡。再點擊“生成料單”,一份完整的閥門材料表就生成完畢。經過對照圖紙,他覈對的管線、閥門信息分毫不差,原本一週的活兒半天完工。
這個讓工程師們稱奇的“P&ID自動提取工具”,正是海洋工程設計所青年的“電子搭檔”。過去的大中型項目裡,管線和閥門數量龐大,至少需要2名工程師人工統計,不僅耗時費力,有時還會因爲人工疏忽數錯數漏,圖紙升版或者更改需要反覆統計和核對。
統計準確性和效率直接影響業主的備料和採購,如今有了電子搭檔的幫忙,不僅使設計效率提高80%,更把“瞪大眼睛找疏漏”的煎熬,變成了“輕點鼠標等結果”的輕鬆。
這個生動的場景,正是石油工程設計公司“AI for design”成果發佈會上的鮮活案例。當“自動提取”的演示畫面出現在大屏幕時,現場響起掌聲——這個能在60秒內“看透”複雜圖紙的小工具,讓工程師們實現更高效工作,成爲AI賦能工程設計的精彩註腳。
據瞭解,該公司啓動的“AI for design”第一階段5項工作已全部完成,知識查詢效率、文檔寫作效率、料表統計效率分別提升50%,30%,80%,智能評片效率提升12倍,有效緩解了項目高峰期的人力壓力,讓工程師從重複繁瑣的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聚焦於方案優化、創新設計等核心環節。
目前,已經形成的5項成果在多個重點項目中落地應用,保障了設計週期的精準把控,更以數據零差錯的穩定表現贏得了業主認可,爲後續深化AI與全流程設計的融合奠定基礎。(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尹倩 申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