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資通訊產品支撐、航空貨運運價上漲15%  9月下估將漸轉淡

▲本月航空貨運運價調升約15%。(圖/羅文祥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美國8月29日結束全球進口的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免稅,各國郵政單位多已暫停收寄發往美國的商品類郵件,使得航空貨運貨源大減,但因目前正是AI相關貨品、消費性電子與資通訊產品趕在聖誕節運往美國的旺季,本月美國線運價調升約15%,目前美西線每公斤約新臺幣220元,美東約240元,油料附加費33元外加。

早在2017年,因爲電商業快速發展,航空貨運市場美國線的航班就出現電商貨佔了近五成的高比例現象,遇到促銷旺季,例如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業還高價包機搶運貨載,但是在今年5月2日美國針對中國與香港率先取消小額包裹免稅額後,貨量驟減。

臺北市航空貨運承攬公會理事長羅文祥指出,這個月因爲AI相關產品、消費性電子與資通訊產品有些急貨在出,目前正是高峰期,市場運價因而上漲,估計可維持到本月中旬,接下來就需要觀察。

8月7日美國對等關稅生效,美國總統川普8月6日宣佈,他將對進口的半導體與晶片課徵100%關稅,但是「已在美國建廠或承諾設廠」的企業享有豁免,有在美國建廠或承諾設廠的臺積電、鴻海、環球晶、日月光投控、廣達、美光科技等,而這些科技大廠的產品,多數都是以空運運送,成爲航空貨運的最大支撐。

由於業界今年都有提早出貨,9月開始的旺季估計不會太長,羅文祥指出,再觀察約兩週,就可以看出電商貨對航空貨運市場的影響程度,對航空貨運相關業者來說,現在市場很亂,恐慌在所難免。

目前全球已有越來越多國家跟進美國的「小額免稅圍剿」,繼越南、巴西、墨西哥等之後,歐盟及日本也計劃加入的行列,日經中文網近日報導,在中南美,中國電商平臺的用戶正在迅速增加,墨西哥於8月15日將價值低於50美元的小額商品進口關稅自19%提高到了33.5%。該國今年1月才取消小額進口免稅制度,對未與墨西哥簽訂貿易協定的國家寄出的商品徵收19%的關稅。

智利也將廢除41美元以下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從10月起徵收19%的關稅,厄瓜多對小額貨物固定徵收20美元關稅,烏拉圭也在研擬相關辦法。

巴西在去年8月就已率先取消了免稅制度,跨境電商龍頭希音(SHEIN)正在透過增加巴西國內合作工廠,以及擴大撮合本土企業與消費者交易的電商平臺等方式來應對關稅問題。

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即便在免稅政策取消後,SHEIN和Temu在巴西的用戶仍在增長。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26日的報導,在美國宣佈取消小額免稅後,Temu曾一度暫停向美國出口與銷售商品,但已於7月恢復銷售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