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賽道堪比早年團購?機構看好國產Agent涌現 兩條投資大主線浮出水面

《科創板日報》4月1日訊 在近日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又對AI應用語出驚人。

朱嘯虎稱,所有的AI應用都是套殼應用,關鍵是如何建立長期壁壘,所有AI應用的長期壁壘都在技術之外:“AI應用就是沒有壁壘,說有壁壘是忽悠人的,要在非AI能力上建立壁壘。”他解釋道,這些非AI能力就來自必須人工交付的苦活累活,“互聯網大廠不願意乾的活”。

但同時,朱嘯虎也承認AI時代在應用領域的機會:“過去6個月,中國涌現出大量創業公司,每週環比增長率超10%,月環比增長率超20%。儘管目前相關數字規模較小,但其增長速度堪比當年團購早期,令人十分興奮。”

朱嘯虎認爲,AI應用收入開始爆發增長,迎來了“iPhone3時刻”,這種增長的源頭是對用戶需求的掌握:“對很多創業者來說,技術路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商業場景,重要的是產品。”此前他也多次表態,垂類大模型務必守住自身的行業數據。

事實上,隨着開源模型、算力成本不斷降低,國內頭部模型與海外差距日益縮小,AI應用大於底層技術的投資邏輯已非朱嘯虎的一家之言。與其會上試圖傳達的觀點一致,多數機構認爲,AI應用爆發將至。

國金證券表示,近期全球聊天助手訪問量普遍增長,海外應用ChatGPT、Gemini和Claude環比增速接近10%,國內應用中,通義千問表現亮眼,環比增長超16%,豆包和文心一言亦實現個位數增長。

華泰證券認爲,AI應用爆發將爲後續帶來兩個發展趨勢:一方面,更廣泛場景的AI滲透率將顯著提升,數據要素的稀缺性將使得AI應用趨向細分、垂直化。例如國金證券便指出,大模型多模態處理能力、推理能力、搜索能力均在快速提升,對搜索等場景的賦能也更加突顯。

另一方面,產品層面革新,聚焦用戶豐富交互模式、降低門檻,由Manus帶來的AI Agent趨勢或將驅動AI應用實現從思考到執行的全閉環。

同時,華泰證券也指出,後續AI應用在商業化落地節奏上或有分化:垂直賽道AI靠提供增值產品和體驗,以生產力等剛需場景驅動較高的商業轉化;而通用型AI將邁入流量入口爭奪階段,積累用戶並探索生態的優先級短期大於變現,或在下個階段看到廣泛的Agent應用在大廠生態內爆發,帶來中長期變現潛力。

中信建投顯然偏向從通用型AI向智能體演進的變現邏輯,其表示,當前預訓練大模型邊際收益受制於Scaling Law已經逐漸達到瓶頸,更強大的Agent(智能體)成爲大模型廠商未來發力的重要方向。隨着以OpenAI Deep Research爲代表的第三代智能體的推出,智能體的強大潛力與Scaling Law加速階段正逐漸顯現。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國產模型在強化學習的出色表現,將爲下一步Agent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相信4月開始將陸續有國產優秀的Agent涌現出來,成爲AI落地的重要場景。受益於國產推理模型的強大能力基座,未來國產第三代智能體將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從投資層面來看,華泰證券認爲AI投資主要分爲兩條大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