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臺灣地位未定」爭議 陸委會:與政府對2758號決議立場一致

陸委會對於AIT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說法,說這與我方政府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立場一樣。(記者廖士鋒/攝影)

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言人日前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這些文件都沒有決定臺灣的最終政治地位。對此陸委會18日指出,AIT是「重申立場」,與我方政府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立場一樣,即該決議「並沒有處理臺灣地位的問題」。但經過本報追問問,陸委會仍未鬆口表示支持「臺灣地位未定論」。

AIT發言人日前回復中央社時,除了批評北京的敘事完全是錯誤的,還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這些文件都沒有決定臺灣的最終政治地位。

由於AIT發言人此番說法明顯偏向「臺灣地位未定論」、也沒有承認中華民國對臺灣的主權,加上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聲稱「沒有什麼臺灣光復節」,受到廣泛關注。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樑文傑18日下午在記者會上就此迴應指,「AIT我覺得他們講的是重申立場,這就跟我們臺灣政府對於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的立場是一樣的,實際上談的就是說聯合國2758號只處理了中國的代表權的問題,並沒有處理臺灣地位的問題,也沒有確認臺灣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範圍,所以這個部分和我們政府的立場向來是一致的」。

至於徐國勇的說法,樑文傑稱,「歷史的詮釋」大家各自會有不同的觀點,但他強調徐國勇所引的兩份文件(駐日同盟國最高司令部所下的一號文件、前總統蔣介石1949年1月份的文件)「其實都是真實的」,他花費不少篇幅詳細敘述兩份文件的相關說法,並指第二份文件當中,蔣稱臺灣在對日和約之前還是一個託管地。

樑指出,歷史文件各有各的「解讀」,但他強調,對政府來講所關心的是「歷史事實」,就是在《開羅宣言》跟《波茨坦公告》等二戰時期文件簽署時,只存在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建立」,臺灣當時的日軍是向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代表投降,也因當時日軍是向中華民國投降,所以中華民國的軍隊來臺灣接收,整件事情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一點關係。

樑文傑說,中華民國在建國以來有114年,至今在臺灣屹立不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個就是目前的事實,也是政府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然後持續存在」。

本報記者追問,聯合國2758號決議仍然不同於《開羅宣言》跟《波茨坦公告》的地方在於,後兩者很明確的有臺灣跟澎湖歸還給中華民國的說法,陸委會現在是否認爲中華民國對臺灣的主權仍然未定的?兩份文件跟2758號的效用一樣,沒有決定臺灣的地位?

樑文傑迴應,這個就是大家「詮釋」的不一樣,他引述蔣介石總統在1949年1月的那一份文件,「表示他自己也認爲光是開羅宣言或波茲坦公告是不夠的,還是必須要對日和約」。樑文傑也重申,對政府來講,這些爭議都是屬於歷史詮釋的問題,所堅持的就是「不管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這些效力如何,這些宣言出現的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存在,所以臺灣不可能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陸委會多次聲明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全體軍民對日抗戰勝利、駁斥中共的說法,陸委會也曾公開表示1943年《開羅宣言》是將臺灣歸還給「中華民國」,而非北京所認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