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伺服器網通營收首度超越iPhone在內消費產品 鴻海轉型開花結果
董事長劉揚偉2019年上任以來,一直力推AI伺服器、電動車和半導體等新事業。路透
鴻海(2317)靠着組裝上億支iPhone躍升爲全球科技製造巨擘,但如今主要業務已不再靠蘋果(AAPL),而在AI熱潮下成功分散營收來源。
路透指出,鴻海第2季來自AI伺服器,以及包括輝達(NVIDIA)在內主要客戶的雲端和網通產品營收,首度超越iPhone等智慧消費性產品,代表歷經多年轉型終於開花結果,也充分展現臺灣科技產業的整體趨勢。
分析師指出,鴻海長期仰賴智慧手機業務一直被投資人視爲重大風險。自近20年前iPhone問世以來,新機需求成長已逐漸趨緩,讓這家全球最大iPhone代工廠面臨銷售動能減弱的挑戰。
鴻海也警覺到這個風險,董事長劉揚偉2019年上任以來,一直力推AI伺服器、電動車和半導體等新事業。
鴻海在電動車和半導體領域的佈局尚未對營收帶來顯著貢獻,但在AI伺服器製造上卓然有成,目前是輝達最大的伺服器代工廠,ChatGPT於2022年底掀起熱潮之前及早押注,如今開花結果。
鴻海第2季消費性電子產品佔營收35%,雲端和網通業務佔比則達41%;在2021年,消費性電子產品比率高達54%。
分析師表示,鴻海多年前謹慎押注,孕育出和美國AI晶片大廠以及其他主要AI業者的珍貴合作關係。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𫓹指出,鴻海在這個領域已經深耕多年,滿足更高的品質要求,在不同據點分散組裝和營運,並推動垂直整合。
鴻海早在2002年前後就開始爲輝達的顯示卡生產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s),2009年前後也已替雲端服務商的資料中心製造一般伺服器。分析師指出,今天鴻海和輝達在AI伺服器上的合作,某種程度正是這段歷史的成果。
鴻海表示,該公司如今已是全球一般伺服器和AI伺服器最大的供應商,在這兩個市場的佔有率都接近四成。
美銀證券亞洲科技硬體研究主管鄭勝榮(Robert Cheng)說:「2025年上半年臺灣委託設計製造(ODM)廠的單月營收跳增就是這股趨勢的證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魏傳虔指出,臺廠能快速轉進AI伺服器,也是因爲過去十年持續和美國科技巨頭在資料中心基礎建設上密切合作的成果。
他估計,臺灣佔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約八成,AI伺服器更是超過九成。
鄭勝榮也表示同意,「我們認爲無論AI伺服器的發展形式如何,這股轉變對臺灣科技產業都是利多。」他也強調臺廠能快速調整,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鴻海第2季消費性電子產品佔營收35%,雲端和網通業務佔比則達41%。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