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神助攻揪出早期肺癌 神瑞人工智慧輝達也青睞

去年6月,臺灣颳起「黃仁勳旋風」,他在演講會場上秀出供應鏈夥伴背板,搭配「謝謝你,臺灣」字樣,向全球展現臺灣在AI供應鏈關鍵地位。其中,背板的臺灣圖樣正上方「DeepRad.AI」橫空出世,外界不免好奇,「這家公司爲什麼可以在這麼顯眼位置?」

神瑞人工智慧(DeepRad.AI)是臺北醫學大學技轉的學研衍生新創公司,是一家將AI運用於早期篩檢,實現「預防醫學」理念的生醫領域新創;運用AI醫學影像分析,做到肺癌、冠狀動脈鈣化等疾病早期偵測。

2023年成立至今,短短不到2年,神瑞人工智慧橫掃國內外諸多大獎,今年5月於美國SelectUSA 2025新創競賽獲得全球Open Tech類別第3名,隨後又拿下InnoVEX國際新創競賽首獎殊榮。

神瑞人工智慧執行長張曜吉說,早在學研時期,團隊就是輝達GPU的重度使用者,而後成立公司,輝達更主動邀請加入新創培育計劃Inception Program,至今持續合作;輝達給了很好的曝光機會,而神瑞人工智慧屬於醫療領域domain know-how,也可驗證輝達模型。

除了這層合作關係,能讓神瑞人工智慧躍上輝達背板牆,且是少數連股票代碼都沒有的新創公司,關鍵在於神瑞人工智慧憑藉一己之力,打造出AI預防醫學的新藍海。

海量影像拖累篩檢速度 「AI輔助駕駛」爲醫生減壓

將專業醫療商業化,並沒有外界想像中容易,相較於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解決痛點、找到需求同時,如何兼顧醫院商業利益。

而神瑞人工智慧的團隊組成,正好克服此問題。不同於一般初出茅廬的新創公司,神瑞人工智慧創辦團隊有着豐富實務背景,包含前北醫副校長陳震宇、臺北醫學大學人工智慧醫療研究中心副主任暨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廷,張曜吉則在醫療資訊領域有超過20年經驗,擅長解決商業化問題。團隊陣容堅強,以「菁英新創」形容也不爲過。

也因此,神瑞人工智慧看到問題在哪,找到商業化策略後,順勢異軍突起。

神瑞人工智慧主力產品「DeepLung-CAC」,是一款利用單一次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LDCT)影像,針對胸部區域的全方位篩檢軟體,涵蓋肺部、心臟和骨骼。

根據統計,臺灣癌症發生人數排名第一是肺癌,而LDCT是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有了AI神助攻,便能大幅拉高肺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張曜吉進一步指出,這項產品可以解決兩大痛點,首先,電腦斷層掃描會產生輻射,即便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對民衆而言,當然是做愈少愈好,或是做一次,能夠檢查範圍愈大愈好,而神瑞能做到同時檢測肺結節、預測冠狀動脈鈣化風險並評估骨密度風險。

以費用來說,過去心、肺、骨密度等都必須分次進行且分項計費,但神瑞做到一次篩檢、多疾病判讀,且費用減少5000至8000元,對民衆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

第二,一個人做一次電腦斷層,就有300多張影像,必須高度專注,才能仔細判讀,找出有無0.6公分甚至更小的結節,醫師得在15分鐘要看完影像打完報告,而且面臨「成堆的15分鐘」,其實是很吃力的事。

爲了確保醫療品質,並顧及醫生工作量,醫療機構可能因此限號,不接受過多掛號,民衆得花更多時間排隊等待。

「DeepLung-CAC」運用AI技術,在醫生看病之前,先把影像掃過一遍,檢測有無異狀,評估風險高低,甚至可以生成報告,大幅減輕醫生負擔。

張曜吉形容「好比輔助駕駛,有了倒車雷達,司機倒車當然會比較安心」,AI的好處是準確性及偵測穩定度非常高,不會像人因爲體力消耗而導致專注程度下降,能夠有效讓醫生減壓,原本需要10至15分鐘完成的報告,時間大幅縮短至3到5分鐘。

張曜吉表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案,不是標準化的工業品,醫生必須考慮就醫者的年齡、性別與生活習慣,給予建議,同樣是肺部有0.6公分的結節,如果是80歲老人,開刀風險比結節風險來得大,但如果40歲女性,復原能力較佳,醫生就會建議趕快處理。

換言之,有了AI輔助,醫生可依風險程度排序,投入更多心力給予高風險患者醫療建議,優化醫療品質。張曜吉直言,「AI沒辦法取代醫生,但會AI的醫生將取代不會AI的醫生」。

儘管AI技術減輕醫生工作負擔,但不會讓工作量減少、醫院收入下滑。張曜吉解釋,醫院管理者在意醫院的經營績效,神瑞主打預防醫療,讓醫院在自費健檢這塊,透過多疾病篩檢更精確找出前期風險,醫院也能針對後續疾病進行檢測及治療,收取醫療費用,這就是神瑞特有的商業模式。

醫療有其特殊性,對醫生而言,買新器材好比買車,需要試用期。張曜吉說,訂單正逐步涌進,已在北醫、雙和醫院和萬芳醫院試用,全臺目前接近20家醫院正在使用,累計案例逾8.5萬例。

張曜吉分享神瑞第二個產品「DeepBrain-Cognito」,可進行失智風險評估,從核磁共振影像判斷腦部年齡與生理年齡,如果差異過大,代表認知障礙風險較高;神瑞打算結合健康促進、預防,希望早期發現認知障礙跡象後,及時給予資源與協助。

張曜吉表示,產品已經在醫院上線,進行臨牀試驗,「技術不太會是問題」,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可端出商業方案。

讓世界看見臺灣 神瑞展雄心秀出臺灣AI微笑曲線

「去年我們讓臺灣看到我們,今年讓世界看到我們」,張曜吉語氣難掩興奮表示,2024年6月,黃仁勳演講展示臺灣地圖,向臺灣供應鏈夥伴致意,這當中就包含神瑞人工智慧,確實造成轟動,爲公司增加曝光度。

時間推進至今年,神瑞人工智慧獲選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而且首次參加SelectUSA Tech新創競賽,便獲得全球前3強,隨後又拿下InnoVEX首獎。

張曜吉說,一切水到渠成,好消息一棒接着一棒來,內心感受很難用言語形容。神瑞人工智慧成立的時間很短,但前期花很多時間在研究、模型訓練,最後跨出研究領域,走向商業,才順利取得不錯成果,「我們的成功不是奇蹟,是累積」。

神瑞人工智慧連連在國外抱回大獎,張曜吉表示,這讓全世界看到,臺灣在AI領域,除了很強的半導體,醫療科技創新也是蓬勃發展。

「臺灣是在AI熱潮下,第一波賺到錢的國家,但歷史告訴我們,最後賺錢的是軟體」,張曜吉表示,神瑞人工智慧的例子,展現臺灣在AI應用的潛力,現在公司也正拓展海外版圖,美國、日本、東南亞,都在進行取證與商業佈局。

美國方面,張曜吉表示,公司在美國市場看到龐大潛力,因爲美國篩檢侷限在嚴重疾病及抽菸族羣,而臺灣的成功經驗,可以爲美國呈現新的解決方案,讓美國保險公司或健康維護組織等醫療團體用於預防醫療,「有找到很不錯的合作對象,正在進一步洽談」。

張曜吉有感而發地說,臺灣醫療環境有其挑戰,除了醫療相對國外便宜,近年又面臨人力流失、醫療崩壞的危機,如果藉由AI技術,實現早期篩檢,「把前面的水擋起來,多出來的錢挪去救更需要的人」,也有助於實現政府推動「健康臺灣」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