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計算力中心難蓋在臺灣?粉專:需「十幾座核四」支撐

黃仁勳雖有意讓輝達AI總部落腳臺灣,但粉專直指現實,認爲臺灣現在的供電無法蓋AI算力中心。(示意圖/資料照)

輝達相中在北士科T17、T18設立總部遭卡關,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宣佈13日會行文予新壽,啓動「共同合意終止契約」協商,僵局似出現轉機。工程師看政治粉專則指出,OpenAI未來若建置GPU算力中心,臺灣與AI相關企業將起飛,但在臺灣蓋AI算力中心不可能,需十幾座核四去支撐。

4.4萬追蹤的「工程師看政治」粉專今(13日)發文提到,OpenAI與NVIDIA(輝達)協議要在未來幾年內部署10GW的GPU算力,硬體價值約合1000億美金,OpenAI用股權支付,OpenAI也跟宣佈Oracle合作,要在5年內跟Oracle租用4.5GW,價值3000億美金的算力。

再來OpenAI又跟AMD約定,建置6GW價值900億的GPU算力中心,AMD讓OpenAI有每股一美分的認股權,最多可取得AMD10%的股份。對OpenAI來說,若AMD股價上漲到600,等於零成本取得算力,對AMD來說,不管巿值膨脹幾倍,資本利得也會非常可觀。這些都是新的商業模式,OpenAI想改變軟體生態系/使用體驗,將ChatGPT升級爲應用操作系統,若成真,過不了幾年我們使用手機跟電腦的方式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工程師看政治指出,那臺灣在這之中有什麼地位?首當其衝的是臺積電,上述1900億美金的GPU訂單,預期有400億會流入臺積電,約合一半臺積電的資產,所以臺積股價會噴發,只要能跟AI沾上邊的公司都會跟着噴發。在上游的部份,本來輝達要在北士科設點,但因爲萊爾校長用圖利罪追殺柯文哲,間接導致交易卡關,如果最後告吹,上千高薪工作機會就沒了,我們失去設計的利潤,只能吃到後端製造的收入。

工程師看政治另外強調,在臺灣蓋AI算力中心是不可能的,上面提到的20GW算力,需要十幾座核四去支撐,但我們四座核電廠都被民進黨搞死,算力中心在臺灣無電可用,所以大語言模型開發也不會在臺灣,算法的部份只有大陸跟美國可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