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起步 臺股緊追四大趨勢
連幹文指出,臺股因AI跳躍式成長而脫胎換骨,包括臺積電、聯發科、廣達等重要AI供應鏈表現,隨着ChatGPT形成搶閱狂潮,伺服器算力需求大增,AI軟體及硬體共同發展,帶動營收、獲利都出現明顯成長,爲近年臺股投資主旋律。
回顧臺股過去發展,曾經受制於紅色供應鏈衝擊陷入低潮,包括面板、手機、汽車、太陽能、LED、記憶體、塑化、鋼鐵等,使得相關個股股價表現起起落落,對於已反應兩三年多頭行情的AI浪潮是否將重演過往情況?連幹文則直指不需太過悲觀,主因爲AI革命纔剛開始,目前正進入代理AI應用,後續還會有實體AI、AI工廠等更加多元應用,融入日常生活當中,所需算力也將大幅提升。
連幹文舉例,除了個人透過AI加速日常任務處理,美國、英國等政府及企業都將其應用於行政管理,以及人機介面、醫療、生技等層面,整體來看AI投資發展並沒有因爲川普關稅、匯率戰影響,資本支出持續增加當中。
而AI下一步將往自駕車、機器人領域發展,當自駕車達到L5即時反應目標,GPU所需算力勢必越來越大,且由於企業角度工資成本上升,歐美僱員短缺動輒25%以上,尤其是營造業跟服務業,其勞力空缺預計將由機器人進行填補,
觀察歐美各國已積極使用機器人,包括部分速食店後臺、車廠焊接噴塗裝及品質檢測等都開始引進;全球電商物流龍頭亞馬遜機器人佔比達7成之多,未來製造成本下降,普及化程度會更快速,且機器人要加入推論功能,也將加大GPU需求。
展望後市,臺股自4月重挫後連續反彈站回22,000點之上,連幹文認爲,短線因關稅、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市場,「漲多確實會回檔」,但反而造就了更好的投資機會,搭配上述提到AI發展趨勢,建議關注機器人、自駕車、邊緣運算,AI物聯網四大應用,尤其目前臺灣在AI供應鏈地位仍具有優勢,聚焦AI成分高的個股具備大漲潛力。
另除了AI供應鏈之外,從俄烏戰爭中可看出無人機對戰局有決定性的功能,能夠克服地理環境障礙完成目標,逐漸成爲現代戰爭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