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霸主之爭?DeepSeek挑戰全球 學者點出臺灣3隱憂

DeepSeek橫空出世,爲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投下震撼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DeepSeek橫空出世,爲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投下震撼彈,民進黨政府也已要求我國公務機關全面禁用。不過,有學者點出,DeepSeek的模型推理過程完整,具有過去AI模型難有的優點,且臺灣在此次AI浪潮中,投入的算力、人力、與數據都不夠。國科會則迴應,對此秉持正向開放態度,鼓勵產學研界吸取其他模型的技術優勢,持續投入模型開發與加值應用。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所特聘教授曾元顯表示,DeepSeek具有過去的AI模型難有的優點,其中之一是模型推理的過程完整,讓使用者能充分了解結果的由來,提升AI決策的可解釋性,這是對使用者最創新之處,即AI的迴應不僅透明度高,也可大幅度的提升使用者的理解,甚至於從中學習到有效的思考脈絡。

曾元顯認爲,臺灣在此次浪潮中,投入的算力、人力、與數據,顯然都不夠。算力受限於電力,可以考量租用國外如美國的算力,在時程上較能趕上。人力則應多培養基礎研究的工程、科學人員,給予足夠的誘因,在短時間內促進AI技術(模型訓練、模型優化等)方面的進步。數據則需要大刀闊斧的投資與募集臺灣的語言資料。

曾元顯談到,因爲書籍是精心組織知識、反覆編輯校正過的資料,而有極大量高品質的文件,才能訓練出優良的大型語言模型,也需要經費向出版社買書,例如,中國大陸的大型語言模型給出版社的版權費約爲購買3年授權,每10萬字5000人民幣,歐美則是每10萬字5000美元,這是臺灣AI公司可以參考的價格。

高雄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戴鴻傑則說,從DeepSeek的崛起顯示AI研究團隊的成立、人才培育、算力資源投入以及開放的重要性。DeepSeek的團隊不僅有AI專家,還有擅長系統底層優化和高效能計算的工程師等,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是DeepSeek能持續性改善、研發和整合出新的突破性演算法與技術的關鍵。

國科會近年也發展出第一個本土AI引擎TAIDE,外界好奇國科會如何看待DeepSeek,以及是否擔心會對TAIDE造成影響?

國科會迴應,隨着各種AI創新技術的演替與應用服務的普及,全球大型語言模型預期將不斷有突破性發展,DeepSeek僅爲其中之一。國科會秉持正向開放態度,鼓勵產學研界吸取其他模型的技術優勢,持續投入模型開發與加值應用。

國科會也說,TAIDE是透過繁體中文資料的訓練,建立符合臺灣文化意識的大語言模型,鼓勵具本土特性領域的研發及應用。在各種生成式AI技術和服務快速更新的情況下,TAIDE在主權AI中的意涵,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