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拖太久卻沒結果?心理師教你「3-3-3檢視法」三階段看清真相
▲TikTok上爆紅的「3-3-3戀愛法則」主張在約會3次、3周與3個月時重新檢視關係,幫助人們避免陷入曖昧不明的「半熟關係」。(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你是否曾經在曖昧關係中迷失方向?明明已經約會好幾個月,卻始終不知道雙方的關係進展到哪一步?爲了避免陷入這種「半熟關係(situationship)」的混亂情境,據國外網站《Bustle》分享,TikTok上近期流行起一項戀愛新法則「3-3-3 約會法則(3-3-3 Rule)」。這項方法主張在交往的第3次約會、第3周與第3個月時,主動重新檢視這段關係,確保自己沒有白白浪費時間,也能更有意識地經營感情。
3-3-3法則是什麼?
根據心理治療師莉亞・阿吉雷(Leah Aguirre)的說法,這項法則是幫助人們在戀愛過程中設定「檢查點」,藉此觀察雙方是否合拍。她指出:「這是一種讓你停下來評估關係是否健康、是否值得繼續投入的方式。」
首先,在前三次約會階段,只需觀察雙方的「氛圍是否對味」。例如,初次約會可能緊張、第二次開始放鬆、第三次才真正看出是否合得來。這階段不必急着判斷對方是否是「真命天子」,而是確認你是否享受與他相處的過程。
三週後:開始看清真實的一面
到了第三週,雙方的聯繫頻率、互動態度和約會習慣大致已定型。阿吉雷建議,這時應該開始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對方是否積極回覆訊息?是否會主動安排見面?是否尊重你的界線?若出現情緒不穩、敷衍或消失的跡象,便該考慮抽身。她提醒:「很多人在最初幾週會特別用力表現最好的一面,但當出現摩擦或意見分歧時,纔看得出一個人的真實樣貌。」
三個月:是繼續還是放手?
當進入第三個月,通常已經一起經歷過幾次約會、假期或朋友聚會,這時就是檢視「是否要正式交往」的關鍵時刻。如果雙方彼此吸引、能夠敞開心房並信任對方,就能順勢發展成穩定關係;若對方始終逃避承諾或模糊定位,這就是應該離開的信號。
阿吉雷比喻:「信任就像儲蓄罐,是靠時間一點一滴累積的。」而3-3-3法則的目的,就是讓戀愛過程更有意識,不再盲目陷入曖昧。
不是公式,而是一種「戀愛節奏」
專家強調,3-3-3法則並非死板規則,而是一種讓你「更有覺察地戀愛」的方法。她說:「關鍵不在照表操課,而是傾聽自己的感受。如果感覺不對,時間再久也不會變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