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點火 歐洲氣象資料成搶手貨
隨着AI成爲氣象預報革命核心,能源、保險與航運等業者爭相購買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資料,以訓練自家模型,帶動需求創歷史新高…(彭博資訊)
隨着AI成爲氣象預報革命核心,能源、保險與航運等業者爭相購買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資料,以訓練自家模型,帶動需求創歷史新高…
爲了提高其人工智慧(AI)模型的準確性,能源交易商、保險、航運和科技等業者對氣象預報資料的需求正創下紀錄新高,去年購買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資料取得許可證的商業公司增加近20%,達到800家以上,其中近半數爲能源公司的旗下企業。
ECMWF的科學家和官員說,AI正在推動這波榮景,因爲客戶將這家歐洲最大氣象預報機構的資料餵給自家的新機器學習工具,以提升其預測精準度。在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強度和頻率之際,這些AI模型正在提供更準確的預報,併爲交易商和其他公司帶來關鍵的優勢。
歐洲電力市場的能源交易商是最早且最積極採用AI氣象工具的業者,瑞士交易商DXT Commodities公司運用數百個電腦模型來預測天氣驅動的電力供需變化。該公司的天氣分析師普拉倫弋說:「機器學習的鑰匙確實正在打開以前緊閉的大門。」
這項技術對其他產業也日益重要,擁有許可證的保險、農業和媒體業等機構,平均每年支付約3.6萬歐元(4.22萬美元)獲取氣象資料。近來有愈來愈多公司使用這些數據來訓練AI模型,欲透過ECMWF龐大資料庫找出模式,以預測未來大氣和海洋的可能形態。
ECMWF的資料庫包含舉世最大的氣象觀測電子記錄(涵蓋地面感測器、氣球、海洋浮標、飛機和衛星所偵測的記錄)以及該中心自家的即時預報資料。ECMWF在本月進一步帶動這股氣象資料熱潮,將該中心近乎即時的天氣預報免費提供下載,此外,在今年底前還將提供解析度更高的氣象資料。
歐洲私人氣象公司同業公會PRIMET的主席、柏林氣象分析公司MeteoIQ創辦人舒茨表示,發佈這些數據可能會催生新的氣象工具。他說:「資料是這些企業的動力。」
牛津大學大氣科學家克里斯坦森(Hannah Christensen)說,除了爲客戶的機器學習模式提供資料外,ECMWF也比其他政府氣象機構更早採用AI。
2023年是該中心的重要轉折點,當時Alphabet公司旗下Google DeepMind發表的研究顯示,其GraphCast模型的表現優於ECMWF傳統的兩週天氣預報。
開發此模型的DeepMind研究科學家雷米.林(Rémi Lam)說,它的效果好到令許多人都感到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