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半導體人才告急 國發會《攬才專法》拚年底前上路

爲擴大攬才力道,國發會19日表示,《攬才專法》修正內容現已完成行政院法案審查,待院會通過後,便可送立法院審議,如果本會期順利通過,最快今年底前可望上路。

國發會坦言,我國確實已出現半導體、AI、安控「五大信賴產業」人力告急,關鍵產業急需人才情形。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謝佳宜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外國專業人才累計人次已突破7.3萬,爲加大加速競才,國發會積極修法,《攬才專法》修正草案,從擴大適用對象、數位遊牧更彈性、取得永居更容易,以及加強社會保障等四面向強化。

謝佳宜表示,2025年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女化與人口高齡化雙重衝擊,再加上產業快速發展,轉型升級高階人才需求孔急,國際競逐人才白熱化,臺灣必須強化攬才力道,才能把挑戰轉爲機會。

謝佳宜還特別提到,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期許國發會要更積極,朝「國家級獵才公司」的方向努力,因此除了端出《攬才專法》修正草案進行修法升級外,去年底及今年初也已經有實體團分別出訪印度班加羅爾以及美國矽谷,接下來會持續評估有無出團的需求,同時以線上方式結合社羣接觸海外人才,吸引更多人來臺、留臺。

謝佳宜指出,若《攬才專法》修正草案順利通過,可望助攻達成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訂下的目標,2024年至2028年間,吸引6萬專業人才、5萬僑外生留在臺灣、1萬數位遊牧的成果。

謝佳宜指出,此次《攬才專法》修正有四大重點,包括:擴大適用對象、數位遊牧更彈性、取得永居更容易,以及加強社會保障。

首先,年薪600萬元以上的全球菁英,可縮短申請永居門檻,從三年降爲一年。第二則是有鑑於近年全球衍生的「數位遊牧民族」已成爲各國攬纔對象,國發會參考鄰近國家作法後,考量多數國家對數位遊牧的停留期限都超過一年,因而將原本的「3+3」,最長停留六個月,延長爲最長停留二年。

第三大重點,則是國發會爲了搶先吸引取得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大學的學士以上學位者,來臺從事專業工作,參考英國「高潛力人才簽證(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 HPI)制度,核給個人化工作許可,開放前200大來臺不見得要受聘僱,也可以自由接案,工作型態更多元。國發會說明,以前雖有尋職簽證,但誘因沒那麼大。

至於第四大重點,則是加強社會保障,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勞退新制,永居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就業保險,以及提供永居外專身障與長照服務。

國發會推動的《攬才專法》自2018年上路後,持續強化相關作法,2020年設立臺灣就業金卡辦公室、2023年成立Talent Taiwan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2024年成立Talent Taiwan中心南部辦公室,整合各部會資源,提供外國人才一站式協助,截至2025年3月底,外國專業人才與特定專業人才累計人次已突破7.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