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ESG評級持續提升,監管趨嚴信披也面臨新挑戰

政策引導之下,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體系持續優化,A股公司披露ESG報告的主動性也在提高。

剛剛結束的年報季裡,多家上市公司在發佈業績成績單之際,還交出了ESG報告。公告顯示,本月以來,佳電股份(000922.SZ)、嘉澳環保(603822.SH)等多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報告。另據公開數據,截至目前,超2400家A股公司披露了去年的ESG報告,披露率超四成。

不僅如此,明晟公司(MSCI)的相關指標顯示,近年,A股公司ESG評級持續提高。MSCI亞太區可持續與氣候研究部主管王曉書對第一財經表示:“從2024年情況來看,根據MSCI亞太地區可投資市場指數,ESG評級獲上調的A股公司佔比約26%,創歷史新高。這與監管機構出臺的可持續發展新規息息相關。”

不過,MSCI也提到,隨着監管升級,上市公司面臨的ESG披露壓力和挑戰也在相應升級。

A股公司ESG評級持續提升

今年,資本市場迎來ESG信息披露的重要轉折點。3月底,證監會發布修訂後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並明確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發佈可持續發展報告。該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證監會首次從部門規章層面規範ESG信息披露。

交易所層面,1月,三大交易所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包括“總體要求與披露框架”“應對氣候變化”兩個具體指南,結合上市公司重點難點問題和現階段實踐,爲上市公司提供細化工作指導。

在近期的媒體會上,MSCI亞太區可持續與氣候產品顧問金書媛表示,監管引導之下,大中型企業整體的ESG披露率呈現上升趨勢。“這種情況也符合ESG披露的國際慣例,歐洲市場上,市值、規模更大的企業往往面臨更嚴格的ESG披露要求。”她提到。

A股上市公司的ESG評級也明顯提升。MSCI的研究顯示,2020年以來,A股公司整體的ESG評級呈上升趨勢,且評級上調速度遠超下調速度。據披露,2024年,約26%的A股公司評級上調,集中在非必須消費品、金融和醫療保健等行業。

再從亞太地區整體情況來看,上市公司ESG評級獲上調的情況也較爲明顯。據MSCI數據,過去五年(2020年至今),亞太地區3000多家被納入研究範疇的上市公司中,ESG評級達AAA和AA的公司比例持續增加,而評級爲CCC和B的公司佔比則逐年下降。

具體指標上,MSCI亞太地區可投資市場指數顯示,上述3000多家公司中,2024年評級達到AA和AAA的公司,佔比約17.4%,較2020年的9.1%有顯著提高;而ESG評級相對落後的公司,即評級爲CCC和B的,其佔比從2020年的33.2%下降至2024年的20.9%。

“ESG領導者,即評級達到AA和AAA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市場。目前,我們看到,中國、韓國等亞太新興市場的公司也展示出了非常強勁的評級上升動能。”王曉書稱。

在評級調整方面,2024年,該指數範圍中,亞太地區約18%的公司獲評級上調,僅7%的公司被降級。行業方面,信息技術、工業以及金融行業的亞太區公司,評級提升進度排名前列。

對於新興市場企業,其ESG評級何以實現提升?王曉書認爲,這緣於ESG披露規則持續完善,以及企業對可持續發展風險和機遇的認識不斷髮展。

不過,她也提到,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亞太地區上市公司中的ESG領導者數量仍然較少,去年僅17.4%的亞太公司被評爲AA或者AAA,而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的成份股則有26.3%的公司達到上述評級。

央國企面臨更大的ESG披露壓力

進一步來看,A股公司披露ESG信息的必要性如何體現?

有觀點認爲,上市公司積極履行ESG,表明企業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也向投資者傳遞了企業業績良好等信號。

在金書媛看來,上市公司的ESG相關指標表現,將通過傳導機制對公司財務表現、長期盈利能力等產生影響。

“良好的ESG披露質量,有望助力公司達成短期盈利跟長期可持續的平衡,還會對企業現金流的穩定性有更好支撐。”她提到。

那麼,A股公司在ESG實踐方面還面臨哪些難點、痛點?

金書媛表示,近年,財政部、證監會及三大交易所均就企業ESG披露進行表態,或出臺相關政策。從全球角度觀察,中國的ESG監管方向和節奏與國際領先市場保持一致。

但她也關注到,在持續趨嚴的監管披露要求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相應升級。

具體而言,這種挑戰體現在:企業需釐清新的ESG披露要求,例如相關數據的收集流程、如何提升數據的整體披露質量等。投資者也會對上市企業提出更高的披露要求。此外,金融機構在發行和推廣ESG產品時,還需要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

從主體來看,金書媛認爲,央國企A股公司面臨的ESG披露壓力較大,但這類企業若完成高質量的信披,將起到帶頭作用,帶動中小企業走向加強ESG信披之路。

從ESG投資來看,當前,國際和國內的ESG投資呈現出多主體特徵,主要投資方包括主權基金、養老及社保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公司及其資管公司等機構。

當前和下一階段,應如何進一步推動ESG投資的發展?在金書媛看來,主權基金、險資等應更大力度發揮作用。

她具體談到,主權基金是ESG投資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中,主權基金是最重要的資產所有者之一。這類資金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的偏好,將推動金融機構構建起自己的投研和產品體系等。

險資也是ESG投資的主力之一。近年來,部分險企逐漸加碼綠色投資,將ESG因素融入投資管理實踐。

在金書媛看來,保險企業對氣候變化的敏感程度較高,在承保端,氣候變化對其業務有直接影響。因此,她建議,大型保險集團可從更長期的角度去考量自己在投資端、承保端上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