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罕見”聚首股東陣營 酒店服務機器人龍頭雲跡科技赴港IPO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上海報道
近日,酒店送餐機器人頭部企業北京雲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跡科技”)向香港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
根據招股書披露,雲跡科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持續提升研發能力,以進一步改進機器人智能體技術,提高其產品及服務的通用性及適應性,提高在中國境內外的商業化能力等。
這是港股18C上市章節改革後,第六家以此規則遞表的特專科技公司。而在此之前的五家公司則分別爲黑芝麻智能、晶泰科技、越疆科技、希迪智駕和五一視界。
作爲“酒店服務機器人”兩強之一,雲跡科技、擎朗科技兩家頭部企業,近期先後被傳出籌備上市的計劃。而此次招股書披露,似乎意味着雲跡科技將先於擎朗科技,完成這一賽道機器人的資本市場首秀。
騰訊、阿里、攜程聚首
據招股書披露,雲跡科技於2014年成立,2015年完成A輪融資,並推出了“潤”系列服務機器人產品,次年便完成大規模商業化。截至2024年,公司合計完成D輪融資,推出了包括“潤”、“格格”系列產品。
近兩年,公司又相繼開發推出第一代複合多態機器人、AI大模型產品、用於酒店交互的數字人產品等,試圖由“硬”向“軟”,借整體解決方案降低產品交付和適配難度,加大對酒店等服務場景的滲透。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股東列表中有多位行業巨頭身影。
其天使輪、A輪由國資背景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加持,A+輪則首次引入騰訊旗下林芝騰訊作爲投資方。B輪至D輪,公司又先後引入聯想基金、攜程(上海科慧)、阿里巴巴(杭州灝月)作爲每一輪加持的戰略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的PE/VC圈,阿里投資與騰訊投資往往因爲信息保密與生態互斥,而有“王不見王”的潛規則。不過在雲跡科技的投資上,兩家“對頭”卻罕見聚首。
強大的股東陣容,令雲跡科技得以快速延伸場景觸角。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雲跡科技已落地全球30000多家酒店、醫院、工廠、公寓、樓宇,客戶包括萬豪、洲際、凱悅、錦江、亞朵等全球知名頭部酒店集團。
同時,雲跡科技也綁定國內最大的連鎖酒店集團——華住集團等大型酒旅企業,如去年1月雲跡科技宣佈與美團外賣、華住集團三方達成合作,面向華住集團華東國民事業部旗下1000多家酒店提供配送聯動服務等。
虧損逐步收窄
從財務數據來看,雲跡科技的發展速度不錯。
雲跡科技營業收入由2022年的1.61億元,增至2024年的2.4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3.2%。
不過,較高的研發投入水平和市場開拓成本,令雲跡科技過去幾年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但虧損面在逐步收窄。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歸屬股東權益分別虧損3.65億元、2.64億元和1.85億元。同期公司的研發成本分別爲6776.1萬元,6944.3萬元和5738.6萬元;銷售營銷開支分別爲1.036億元,5679萬元和5818.8萬元。
不過,公司毛利由2022年的3927.1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1.06億元。
雲跡科技主營業務分爲機器人及功能套件和AI數字化系統兩個部分,其毛利的改善與利潤率更高的AI數字化系統有關。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機器人及功能套件收入佔比分別爲83.6%、82.4%和77.2%。同期AI數字化系統收入佔比則由16.4%,17.6%提升至22.8%。
酒店場景空間有待挖掘
也許你沒有留意過酒店送餐機器人的“廠牌”。但只要入住過華住旗下的快捷酒店,那麼你大概率會得到雲跡旗下機器人的服務。
招股書顯示,按2024年計,雲跡科技在三維多層空間同時在線機器人數量和服務消費者數量,均爲全球最大。按2023年的收入計,雲跡科技在酒店場景機器人智能體市場及酒店場景智能體市場全球排名第一。
具體來看,2023年,以中國酒店場景的收入計,雲跡科技爲中國酒店場景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最大參與者,市場份額爲12.2%,而前五大行業玩家的集中度爲27.6%。
酒店亦是招股書中雲跡科技最大的收入來源,其在2023年佔到95%的收入來源場景,在2024年佔比亦高達83%。
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酒店場景除送餐之外,還會涉及較多以隱私場景需要的計生用品,清潔用品等。不過,雖然酒店機器人已經較爲常見,但因部分酒店在配套設施上不匹配的問題,因此總體滲透率仍然不高。
新開率與置換率,是雲跡科技等智慧配送服務機器人展業的重要機會,因爲酒店新開或裝修等行爲,往往會配套智慧送餐系統。
奧維雲網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共有34萬家酒店,其中新開2.3萬家,爲接近2023年全年開業門店量的59%。同時適配智能配送機器人的中端酒店爲開業主力,其一定程度提升了相關企業的展業進度。
除酒店外,雲跡等企業也在嘗試挖掘其他場景。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19年至2023年,中國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規模由15億元增加至3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8.7%。該機構還指出,中國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規模將大幅增加,到2028年將達到人民幣97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爲26.5%。
不過,服務結構簡單的送餐機器人行業,也將面臨來自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降維打擊”,雖然兩者集成於酒店系統的成本不成正比,但更復雜,更有多維的交互是否會擠壓一部分送餐機器人行業的空間,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