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高開高走:阿里、騰訊、小米漲超6%,恆生科技指數大漲5.56%
2月14日,港股市場高開高走,午後雖然略有回踩,但尾盤繼續上攻,漲幅進一步擴大,恆生科技指數更是漲超5%,醫藥醫療、科技、非必須消費板塊漲幅居前。
截至收盤,恆指強勢收漲3.69%,報22620.33點;恆生科技指數大漲5.56%,報5526.22點。
從盤面上看,AI+醫療股爆發,帶動阿里健康(0241.HK)暴漲29.10%,藥明生物(2269.HK)漲11.75%,藥明康德(2359.HK)漲9.96%領漲恆生指數;衆安在線(6060.HK)大漲20.13%,嗶哩嗶哩(9626)漲14.96%,閱文集團(0772.HK)漲10.24%領漲恆生科技指數。
港股科技股延續了2025年1月中旬以來的持續上攻勢頭,截至收盤,阿里巴巴(9988.HK)漲6.34%,騰訊控股(0700.HK)漲7.42%,小米集團(1810.HK)漲7.32%續創上市來新高,美團(3690.HK)漲6.39%。
至此,在2025年短短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阿里健康漲幅高達77.71%,阿里巴巴漲幅50.61%,比亞迪電子(0285.HK)漲39.95%,小米集團漲幅29.57%,快手(1024.HK)漲幅29.38%。
對於阿里巴巴股價的上漲,摩根大通發佈研究報告稱,有3大因素推動阿里巴巴股價進一步上升,包括對作爲中國雲市場一級資產的阿里雲進行估值重估,人工智能功能消費增加推動雲收入估算正面修訂,以及中國電商盈利估算的正面修訂,仍視阿里巴巴爲中國互聯網股首選。
在經過大漲之後,恆生指數2025年的漲幅達12.56%,恆生科技指數的的漲幅更高達23.68%。
對於連續上漲的港股市場,英大證券認爲,港股市場此輪的先行示範效應較爲明顯,要謹防上方拋壓導致的階段性回落。在經歷持續大漲後,需警惕板塊內部的分化以及指數階段性的反覆波動。綜合看,市場持續反彈後,上行動力有所減弱,不排除短期再現震盪,甚至回踩的可能。不過,前國內基本面整體修復下,短期震盪休整不改中期向好格局。
中信證券認爲,今年1月14日以來,受益於DeepSeek的爆火和國內政策預期,港股持續上漲。恆指和恆科的動態PE仍處於歷史30%的分位數以下。近期空頭平倉也是推動港股反彈的主要動力之一。截至今年2月7日,港股市場整體未平倉賣空金額佔流通市值比例仍達1.37%,爲2023年初以來歷史均值兩倍標準差以上的高位。全年來看,在國內經濟基本面逐步復甦的背景下,疊加估值的性價比,依舊看好港股延續2024年以來的反轉行情。
信達國際表示,短線而言,DeepSeek國產高性價比模型有助降低推理成本,加快AI應用,引發中資科技股重估,AI主題料持續發酵。恆指料上望22600點,相當於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10.5倍,估值重返過去10年平均水平。
中金公司表示,在經歷了年初兩週的連續回調後,港股自1月中旬開啓了反彈行情,且明顯跑贏A股。但是,節後的反彈力度卻超出多數投資者的預期。1.本輪行情的驅動因素?AI熱情推動科技領漲,情緒是主要驅動。2.後續的可能變數?關稅進展和政策預期互爲因果,AI科技趨勢更加關鍵。海外方面,特朗普漸進式關稅短期影響相對可控。然而關稅壓力減輕與DeepSeek在產業上帶來的興奮等反而可能使國內短期政策加碼的可能性降低。相比之下,AI產業的發展前景更爲關鍵,但目前還無法做出確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