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年增1.25% 創四年半新低

主計總處8日公佈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25%,爲近四年半新低。(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8日公佈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25%,爲近四年半新低,較8月的1.6%明顯收斂,已連續五個月低於2%通膨警戒線。若觀察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民生物資指數,年增率爲2.47%,同樣創四年半以來新低,顯示整體物價走勢趨穩。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指出,9月CPI年增率創新低有三大原因。首先,雖然樺加沙颱風在9月來襲,但目前統計農損爲3,200萬元,楊柳颱風和丹娜絲颱風合計農損達28億元,影響相對小很多,加上目前氣候大致穩定,蔬菜順利復耕,使農產品供給恢復正常。其次,9月起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徵,加上業者促銷優惠力道強勁,帶動交通工具CPI年跌2.94%。第三,去年9月適逢中秋節,基期相對偏高,也使今年漲幅顯得溫和。

從七大類變動觀察,食物類年增2.64%,漲幅最高;其次是雜項類漲2.54%、醫藥保健漲1.94%、居住類漲1.61%、教養娛樂漲0.92%,衣着類與交通及通訊類則分別下跌0.93%及2.02%。主計總處指出,若排除蔬果與能源,核心CPI年增率爲1.62%,亦爲連七個月新低,顯示整體通膨壓力持續減緩。

進一步觀察17項重要民生物資,9月豬肉、雞蛋與麪包漲幅居前。其中,雞蛋受蔬菜供應不足的替代效應影響,價格曾在9月上旬攀至每臺斤36.5元,但隨供應回穩,月底已回落至28.5元。毛豬因中元節祭祀需求,一度推升批發價至每公斤百元以上,節後價格回穩至每公斤98.5元。

展望10月,曹志弘指出,儘管電價調漲,但住宅用電平均調漲4.3%、小商家電費約增加70元,對物價影響有限,預估僅使今年的CPI年增率上升約0.01個百分點,對明年CPI年增率影響約0.04個百分點。若氣候維持穩定、農產品供應正常,預期10月CPI年增率仍將持平,物價水準可望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