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半最低 9月CPI降至1.25%

主計總處8日公佈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1.25%,連續5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創近4年半最低水準。圖爲春節期間民衆在北投傳統市場購買蔬果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8日公佈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1.25%,連續5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創近4年半最低水準;但食物類漲幅仍顯著、達2.64%,其中,民衆經常購買的豬肉、蔬菜,分別上漲8.74%、5.92%,上班族必備的外食費也持續攀升爲3.44%,皆遠高於CPI水準。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顯著上漲的品項,多是民衆購買頻率高的生活必需品,是通膨連續5個月低於通膨警戒線、民衆仍無感的主因。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解釋,9月CPI持續下滑原因是,日前因颱風價漲的蔬菜,8月下旬後順利復耕、漲勢縮小,其次,油料費、交通、機票、通訊類跌,加上新購汽機車貨物稅減徵、廠商加大促銷力道,交通及通訊類等支出減少,加上去年中秋節落在9月,基期墊高也有助通膨趨緩。

不過,民衆仍對通膨壓力很有感觸;主計總處分析,毛豬受先前臺風影響,南部豬舍淹水,導致供給量減少,推升肉類價格漲勢,蔬菜、蛋類及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亦上漲,加上房租、家庭管理費用、補習及學習費及維修費等費用皆面臨調升;邱達生表示,汽機車民衆可能幾年纔買一次,但外食的便當對上班族來說每天都買,店家經常以5元、10元速度調漲,房租每個月繳一次,民衆根本不會在意CPI數據多少?但卻對便當、手搖飲、房租等上漲特別有感。

主計總處表示,若扣除蔬菜水果,漲幅爲1.23%,再剔除能源後之總指數(即核心CPI),漲1.46%,也是7個月以來最低。

我國整體CPI連續5個月低於通膨警戒線,邱達生警示,主計總處多次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最新上修至4.45%),但CPI走勢卻呈現反向趨勢,意味消費疲弱,需求沒有跟上經濟成長,而產生拉擡力道,證明了我國今年經濟成長仰賴少數產業,過半產業民衆日子仍是苦哈哈,更加深通膨趨緩、民衆卻無感的現實狀況。

值得後續觀察的是,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10月調漲民生電價,是否再次衍生通膨壓力?曹志弘表示,住宅電價調漲會直接影響CPI,小商家每個月成本預估僅多70元,估推升今年CPI僅0.01個百分點,明年增加0.04個百分點,整體物價影響不大;隨國際原油價格下滑,天候平穩,曹志弘認爲,將抵銷上漲力道,推估10月CPI漲幅與9月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