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寫4年新低!6月年增1.37% 主計總處:下半年物價會更穩
主計總處分析,全球貿易量成長趨緩,國際原物料價格下滑、新臺幣升值等因素,有助於紓緩物價上漲壓力,下半年CPI漲幅將逐季收斂。物價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主計總處8日發佈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1.37%,創逾四年餘最低水準,爲連續3個月下滑。主計總處分析,全球貿易量成長趨緩,國際原物料價格下滑、新臺幣升值等因素,有助於紓緩物價上漲壓力,下半年CPI漲幅將逐季收斂,預計都會低於2%警戒線之下。
丹娜絲颱風過境南部,恐將帶動國內一波疏果價格上漲。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天候因素是影響CPI的重要因素,不過去年7月也有颱風,基期較高,預計7月CPI年增率將較6月來得高,但仍會低於2%。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第2季CPI年增率爲1.66%,較主計總處5月底預測值1.92%來得低。今年上半年CPI年增率爲1.93%。
曹志弘表示,先前物價漲幅較大,主要是天候因素導致水果價格高漲,今年5月、6月天氣相對穩定,水果漲幅縮小;另服務類價格基期較高,因此今年第2季CPI年增率較爲緩和。扣除蔬果及能源的核心物價,6月增幅爲1.47%,爲連續15個月低於2%。
曹志弘指出,6月進口物價以新臺幣計價跌10.35%,爲連續3個月下跌,創近五年來最大跌幅。因6月新臺幣對美元較去年同期升值9.21%,剔除掉匯率變動因素,以美元計價之進口物價則下跌2.11%,爲連續32個月呈下跌走勢。他表示,除了新臺幣升值因素,IMF今年4月下修全球貿易量成長率爲1.7%,全球需求疲軟,「貿易量成長沒有去年好」,致進口物價持續下跌。
他分析,6月內銷品物價指數年跌6.94%,創近2年最大跌幅。內銷品物價影響國內原物料、中間生產品投入,持續呈下跌,有助於減輕廠商生產成本,將會舒緩國內商品物價上漲壓力;他表示,內銷品物價指數領先CPI約3至6個月,因此預計今年下半年CPI漲幅將會收斂,至少不會擴大,第4季收斂的效果將會更明顯。今年下半年CPI年增率都會在2%以下。
近期CPI走勢趨緩,4月年增率仍在2%以上,但5月CPI增幅降至1.55%,6月再降到1.37%。其中肉類、外食費等食物類價格持續上漲,水果價格仍較去年上漲8.56%,加上房租、掛號費、補習及學習費、汽車保養及修理等費用調升,另臺鐵票價也調漲,不過蛋類、油料費、機票及通訊費等價格下跌,與部分服務費因去年端午節落在6月,基數較高,抵銷部分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