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下崗潮時,這幫人在發不義之財

1998年那場下崗潮,在過去了幾十年後,我們如今回望過去,應該如何評價?

從個體的角度上來看,下崗當然是一場噩夢。爲了維持生計,有人轉身成爲了個體戶,街邊小攤成了生活的希望,有人重新學習技能,做起了修鞋匠、送奶員。

所以有人批評這一刀切的改革,犧牲了無數工人的利益。

引發下崗潮的國企改制,也成了許多腐敗分子貪污的契機。大量公款被傾吞,不計其數的普通工人被逼上絕路。

其中最有名的案例之一,當屬歌手曲婉婷的母親張明傑。她作爲哈爾濱的前副區長,主持了哈爾濱原種繁殖場的改制。

566名職工在這場“改制”中失去了一切,不僅沒有獲得任何補償,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被剝奪。員工安置費被挪用,三險一金也石沉大海。

這些工人們在寒冬中無處申訴,彷彿他們的命運根本不值一提。

而與此同時,曲婉婷卻在加拿大過着富裕奢侈的生活,游泳、滑雪、旅行樣樣不落,還在公開場合大讚她的母親是她的英雄。

英雄?這個“英雄”靠挪用公款,剝削下崗工人的血汗錢,全家逍遙快活。而那些被拋棄的工人們,則在痛苦中掙扎,有人甚至因爲生活困苦而走上絕路,這“英雄”二字,真是莫大的諷刺。

張明傑的案件,只是東北下崗潮的一個縮影。在90年代的國企私有化浪潮中,很多上位者打着改革的旗號中飽私囊,而工人的命運,根本沒人關心。

直到2021年11月,張明傑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正義遲到了有點久,但總算是到了。

但我們也要看到,違法犯罪的案例,畢竟不是歷史的主體。

從宏觀上看,這場大刀闊斧的改革,確實爲我們後來的經濟鋪平了道路。

國企改革、金融改革、機構精簡,不僅爲國企解困,更爲整個國內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8年至2002年期間,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物價指數CPI長期保持在3%以下。國企逐漸扭虧爲盈,鋼鐵、石油、煤炭等行業,在2000年後重新煥發了生機。

隨後的幾年,經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外資涌入、出口爆增,GDP連續多年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先後超過了法國、英國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三。

這場手術,不但讓國內經濟擺脫了通脹、債務等死局,併爲後來的高速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迎來了之後的“黃金時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那場艱難的下崗潮,換來了後來經濟的騰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變革總是伴隨着痛苦與犧牲,當年下崗的工人們,曾經是計劃經濟下的受益者,而市場經濟的到來,又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但從長遠來看,改革也爲更多人創造了新的機會。正如那句老話:“大浪淘沙,沉者爲金。”在這場變革的洪流中,依然有無數人懷着希望,和這片土地一起,在逆境中重生。

青松參考。

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