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車位!最大汽車運輸船首航赴歐 彰顯中國出口雄心
中國自主製造、9500車位的超大型汽車滾裝船「安吉安盛」輪開啓首航。(央視新聞)
「遠海口」輪首航。(央視新聞)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日,中國製造的兩艘新型汽車運輸船同日開啓首航,滿載着中國汽車駛向歐洲,其中一艘爲9500車位,創下全球最大汽車運輸船記錄。
香港《南華早報》5月16日報導稱,這彰顯出中國汽車出口的雄心壯志。
據報導,5月15日晚,中國自主製造、9500車位的超大型汽車滾裝船「安吉安盛」輪開啓首航,裝載7000輛中國製造汽車從上海出發前往歐洲。
公開資料顯示,「安吉安盛」輪由上汽集團安吉物流投資建造,從設計到施工全方位融合全球最新前沿技術。該船型總長228米、型寬37.8米,是目前全球最大裝載量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車滾裝船,打破了4月底由比亞迪公司運輸船創造的9200車位的運力記錄。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高宇寧認爲,中國運輸船不到一個月連創紀錄,不僅展現中高端製造業蓬勃發展,也折射了中國外貿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的強勁韌性與活力。「超級巨輪滿載中國製造汽車駛向遠洋,未來也將裝載着跨國車企的進口汽車來到中國,見證中國汽車工業與世界汽車工業的『雙向奔赴』。」
據悉,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已建成全球領先的整車物流運輸自營船隊。預計在明年,安吉物流遠洋船隊規模將達22艘,航線資源將覆蓋西歐、墨西哥、東南亞、中東。
同日,中國最大太陽能能源汽車運輸船「遠海口」在廣州南沙首航。該船搭載約4000臺來自比亞迪、奇瑞、吉利等中國品牌的車輛,其中九成以上爲新能源汽車,駛向希臘、土耳其、突尼斯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據介紹,該船最大裝載能力爲7000標準車位。
「遠海口」所有者中遠海運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目前運營着一支由20艘船隻組成的船隊,並計劃明年將其規模擴大至30艘船隻。
《南華早報》稱,最近幾年,中國汽車出口快速增長,爲滿足運力,比亞迪、奇瑞、上汽等中國汽車製造商近年來紛紛建立自己的船隊,希望通過「獨立運輸」戰略降低成本、穩定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爲世界領先造船國的地位越來越引起美國的擔憂。此前,川普政府已宣佈計劃從10月份起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徵收更高的費用。這一政策已經引起美國各行業不滿,紛紛警告稱,此舉將適得其反,嚴重影響美國供應鏈。
今年1月,中國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出口641萬輛,同比增長23%;汽車出口額1174億美元,在中國出口總額中佔比從1.7%上升到3.3%。據介紹,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把這些汽車首尾相連,可以從北京到羅馬。」
近年來,歐洲電動汽車行業正在努力應對整個歐洲市場銷量增長放緩的問題:汽車製造商在生產時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對於已受到高通膨擠壓的消費者來說,電動汽車仍價格昂貴。在此情況下,來自中國的低成本、世界上最先進電動汽車對歐洲消費者具有巨大吸引力。
然而,就在中國廉價電動汽車填補歐洲市場空白之際,歐洲政府卻開始揮動起了「關稅大棒」。
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不顧歐洲車企和中方反對,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爲期5年的「最終反補貼稅」,從10%大幅提升到最高45.3%。歐委會同時稱,將繼續與中方談判,探索「替代解決方案」。不少媒體指出,大量棄權票突顯成員國對挑起對華「貿易戰」的不安。
對此,中國已多次表明立場,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數據顯示,2024年,歐洲地區電動汽車銷量爲228萬輛,約佔全球總銷量的13%,但受經濟增長乏力以及歐盟關稅影響,2024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年銷量環比下降21%。
在美國川普政府在全球範圍內掀起貿易戰之際,據微博「玉淵譚天」4月13日消息,近期,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新聞稿中提到,雙方要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據瞭解,中歐雙方團隊已經開始接觸。
據路透4月23日報導,德國賓士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aellenius)在中國參加活動提及中歐關稅爭端時表示,其公司敦促歐盟找到一個「公平的解決方案」,爲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