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暫緩期”轉眼將過半:美國與傳統盟友的關稅談判僵在哪?

財聯社5月19日訊(編輯 瀟湘)特朗普政府以許多人沒有想到的速度,與中國達成了“貿易休戰”。然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與其傳統盟友間的談判,卻似乎顯得步履維艱……

在特朗普政府4月2日發動對等關稅“攻勢”、對幾乎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後,美國曾擬定了18個重點貿易談判對象。然而如今,“90天”的關稅暫緩期行將過半,但除了與英國快速達成的貿易協議框架以及近期與中國達成的關稅回撤外,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其他談判均未取得能緩解高額關稅的“突破性進展”。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日本、韓國和歐盟等特朗普政府眼中的主要談判對象而言,眼下的一個矛盾焦點,或許正集中在汽車領域。

美國至今仍不願放棄對進口汽車徵收25%的高額關稅,這對這些盟國的打擊尤爲嚴重。沒錯,英國雖然確實在與美國談判代表迅速達成的協議中,贏得了美國降低汽車關稅的讓步,但僅限於每年進口的前10萬輛汽車——相比其他主要汽車出口國的年出口規模而言,這一配額幾乎顯得微不足道……

有鑑於汽車出口對本國經濟的重要性,許多美國傳統盟友無疑正試圖想要特朗普能做出更多讓步。在本月發佈的日企財報中,豐田、本田和日產就已紛紛提到了關稅對利潤預測的負面影響。而上週五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在第一季度出現萎縮,凸顯了該國經濟在出口下滑面前的脆弱性。

這些美國傳統盟友,顯然也不認爲英美兩國間達成的協議是一份不錯的協議樣本。一些歐盟成員國的貿易官員就已表示,他們將推動達成一項比英美協議更好的協議。在英美協議中,美國仍對大部分英國商品徵收了10%的普遍關稅。波蘭經濟部副部長Michał Baranowski直言,“我不認爲英國獲得的條款能滿足歐洲的預期。”

韓國目前也在尋求關稅豁免。韓國貿易部長鄭仁教上週五在韓國濟州島會見了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韓國中小企業部長官援引該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高達33萬就業崗位的數據,承諾將全力降低損失。

特朗普於4月2日宣佈計劃對美國貿易伙伴徵收新的高額對等關稅,旨在控制美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並重建美國的製造業。

在4月最初的對等關稅表中,日本商品被徵收了24%的對等關稅,歐盟被徵收了20%的對等關稅,韓國被徵收了25%的對等關稅。特朗普政府表示,這些關稅不僅反映了其他國家對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徵收的關稅,也反映了各國國內繁瑣的稅率法規和其他非關稅壁壘。

不過,在對等關稅宣佈僅僅數日後,特朗普就於4月9日突然改變了立場,宣佈將對大多數國家暫停實施所謂對等關稅90天,同時10%的“最低基準關稅”依然有效,從而開啓了爲期90天的談判窗口。

日本最具代表性?

而眼下,作爲第一個開始談判的國家,日美官員間的談判動向無疑正格外受到外界矚目。

特朗普經常談到他與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個人情誼,在特朗普2016年贏得總統職位後,安倍晉三曾向他贈送了一根金色高爾夫球杆。安倍的遺孀去年底在特朗普第二次贏得大選後訪問了海湖莊園,而現任首相石破茂則是就職日後首批訪問白宮的全球領導人之一。

與中國的強硬反制不同,日本也始終沒有對特朗普的關稅進行報復,首相石破茂也一直小心翼翼地試圖避免公開批評特朗普。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曼斯菲爾德基金會研究員Shihoko Goto指出,日方極爲注重維護特朗普的顏面。

日本藤女子大學校長、前日本高級貿易談判代表Yorizumi Watanabe就坦言,“日本可能是最易受美國壓力的國家,日本對美國市場和安全保護的依賴太深了。”

但與此同時,他指出,日本也擔心在談判中讓步太多。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日本曾於2019年與美國簽署過一份貿易協定,當時日本降低了對冷凍牛肉和豬肉等部分美國農產品的關稅,而美國則降低了對機牀等部分日本商品的關稅。

而時至今日,特朗普通過徵收一系列新關稅表明,他並不認爲2019年與日本達成的協議具有約束力,就像他放棄了他在第一個任期內談判達成的美墨加協議一樣。這一政策反覆無疑令日本政界倍感挫折。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便強調,“即便達成了新的雙贏協議,如何確保美方全面遵守規則纔是核心。”

對此,有貿易專家表示,日本確實可能會採取多方面的讓步和合作措施:日本可以提出增加進口美國汽車,並使其汽車安全標準與美國一致;日本可能會提議購買更多的玉米和其他農產品——包括大米,大米曾被排除在2019年的談判之外;日本的造船專業技術也可以幫助到美國海軍,重建長期處於休眠狀態的美國造船業,這是特朗普眼中的一大優先事項。

但與此同時,談判存在的障礙其實並不止於關稅本身。有觀察人士指出,部分國家可能會抵制美方就削弱對華經濟聯繫的要求,或拒絕推動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的索求。

對於許多美國貿易伙伴來說,特朗普政府在強硬的中方反制措施下的“低頭”,或許已經爲它們樹立了標杆——面對特朗普政府的一味訛詐,輕易讓步或許只會讓其“得寸進尺”,只有以多邊協作網絡爲支撐,通過團結反制、精準打擊其政治經濟痛點,才能迫使美方在反覆無常的貿易博弈中迴歸理性談判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