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億深圳電池巨頭,赴港再戰IPO
記者丨覃毅 編輯丨陳曉平 譚璐
欣旺達創始人王明旺、王威兄弟,決定轉向“A+H”兩地佈局。
7月2日,總部在深圳的欣旺達公告稱,擬發行H股登陸港交所,深化全球化戰略。
兩年前,王家兄弟計劃分拆子公司“欣旺達動力”上市,至今未有進展。
欣旺達起家於消費類電池,進軍動力電池業務後,突飛猛進。
2024年,其動力電池板塊收入151.39億元,佔總營收的27%,期內總出貨量25.29GWh,裝機量18.8GWh,排名全球第十。
“以主體上市替代子公司分拆,既避開了分拆上市對淨利潤指標的嚴苛要求,也開闢了更直接的資本通道。”有鋰電行業分析師向《21CBR》表示。
殺出重圍
王氏兄弟爲廣東茂名人,哥哥王明旺是欣旺達實控人,在2016年將董事長、總經理的職位,交給弟弟王威。
子公司“欣旺達動力”近年異軍突起,從戰略融資、投建生產基地,到研發及量產超充產品,一氣呵成。
終於殺出重圍,成爲主流玩家。
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5月,欣旺達位居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第7名,總裝車量爲6.9GWh,市場份額爲2.87%。
目前,其處於第二梯隊,大體與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在同一量級。
高成長背後,王氏兄弟不停輸血。
東吳證券的研究顯示,2022—2023財年,欣旺達在動力電池方面,單向虧損約20億元。單單核心主體“欣旺達動力”,去年營收144.83億元,淨虧15.87億元。
截至3月,欣旺達總資產約900億,負債率在64%左右,有息負債約190億,只是整體利潤微博,維持無虞,兄弟倆若要擴張,就有些捉襟見肘。
“要是沒有資本助力,只能苦熬下去。”
真鋰研究市場總監王觀林分析,動力電池業務,幾乎捲到沒有利潤,欣旺達在客戶結構、產品樣式方面,與對手差不多,趕超難度較大。
兄弟倆深知差距,一頭扎進電池大戰,一頭籌措資金。
據《21CBR》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2023年,其官宣的所有電池項目(含消費電池),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2024年,大體上沒有新增。
同時,兩人大舉募資,2020年以來,合計超過130億元。欣旺達動力的估值約355億元,接近母公司。
現在,兄弟倆推進公司主體二次上市,有望加速融資效率,佈局海外市場。
官網顯示,欣旺達在印度、越南、匈牙利等國家佈局多個生產基地,在美國、法國、德國等設立海外營銷機構。
2024年,公司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爲234.31億元,營收佔比爲41.83%。
“此次赴港上市,不僅是企業融資行爲,更是一次戰略再定位。”欣旺達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
彎道超車
在動力電池市場,王明旺兄弟可謂“趕了個晚集”。
兩人稱雄於3C電池,在2008年就進入動力電池BMS(電池管理系統)、模組、PACK(封裝)研發。
不過,直到2014年收購東莞鋰威,才涉足核心的電芯環節。
他們加速追趕,且有車企扶持,起量很快。
公司披露,其國內客戶有吉利、東風、理想、零跑等,國外客戶則包括雷諾、日產,並獲得沃爾沃、德國大衆等客戶定點。
2024年,欣旺達的五大客戶銷售額,合計高達248.35億元,固然3C消費類佔到大頭,車企客戶下單也很可觀。
王氏兄弟的趕超策略,是聚焦快充,以差異化技術彎道超車。
2022年,欣旺達量產首款超快充產品SFC480,達到4C標準(即1/4小時即可充滿),充電5分鐘可支持200公里續航,已搭載於小鵬G9全智能純電SUV車型。
其後,又迭代出閃充電池3.0系列——LFP星馳電池、NCM星耀電池,搭載具體車型,有待公佈。
有消息稱,公司正在研製5C~6C產品,即10-12分鐘就能充滿,佈局100-200KM的插混電池產品。
兩人同步發力固態電池,其第二代全固態電池實驗室樣品,可達到500Wh/kg能量密度目標,只是尚未量產。
公司透露,在硅負極高比能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產品線上,也有佈局。
當然,最重要的,是拿下定點和配套。
“只要跟得上車型的研發,積極配合車企,技術總會進步,松下、寧德時代都是這麼發展起來的。”有市場人士評論道。
過去幾年,王氏兄弟也努力與主機廠綁定。
2022年,兩人聯手義烏市政府,投資213億建設義烏基地,所產電芯和電池整包,供貨吉利汽車旗下極氪等品牌。
這種“資本+產能+客戶”的組合拳已顯成效,2024年,其全球裝機量18.8GWh,較三年前翻倍。
抓緊補血
當供應鏈成本預算縮減,越來越多整車廠,貨比三家。
“欣旺達動力前期以價換量,裝機量快速上升,導致財務壓力大。”真理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分析道。
王氏兄弟大力拓展的事業,尚處於微利狀態。2024年,欣旺達的動力電池的毛利率只有8.8%。
而且,其市場份額未見明顯上升。
對比同行,億緯鋰能的動力電池,出貨量30.29GWh,收入191.67 億元,佔總營收39.4%;國軒高科出貨量63GWh,收入256.48 億元,佔總營收72%。
相比之下,欣旺達出貨量25.29GWh,收入過百億,走勢不及同行。
公司股價持續縮水,7月3日收盤,其市值超過370億元,而高峰期高達千億。
王氏兄弟兩人合計持股約26.78%,2024年出手多次回購,以提振信心。
弱肉強食的電池市場,對手大多已上市,欣旺達確實要加緊壯大自己。
若赴港上市順利,假設稀釋10%左右的股權,哪怕算上H股折價,也能進賬30個億。
“要聚集資金運作,多創收入與利潤。”王明旺在2024年表示,難關重重,未來要聚焦兩大方向:技術創新,打造硬核產品;市場突破,壯大產能規模。
今年的競爭更激烈,王明旺不再設定具體目標,只是鼓舞員工,要有“拼勁和闖勁”。
如果能順利在港二次上市,兄弟倆或許會輕鬆一點。
圖片來源:欣旺達,除標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