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號立秋,今年立秋不一般,60年一遇,“墳頭秋”、“閉眼秋”,有啥說法?
8月7號就是立秋了。節氣一到,天氣還沒涼下來,但早晚的風已經開始不一樣了,不再那麼悶熱,吹在身上多了幾分清爽。
今年的立秋,格外被人提起,民間還傳着一些老話,說什麼“墳頭秋”、“閉眼秋”,還說這是60年一遇的特殊年份。
1
今年立秋爲啥說“60年一遇”?
老劉來給你講講這到底是咋回事。
“60年一遇”是每60年才輪一次,加上立秋那天的年、日、時辰湊在一起比較少見,老黃曆上就記了個名,叫“閉眼秋”或“墳頭秋”。
“閉眼秋”是說立秋到了,陽氣收斂,天地安靜,人也該收心養神,別太累。
“墳頭秋”是有些地方習慣這會兒上墳祭祖,提醒後人不忘本。
這些老話,就是提醒咱們:節氣變了,該收心了,該養生了,別再像夏天那樣耗着了。
2
立秋後,養生要抓3件事
1. 別再貪涼,防寒氣入體
立秋後,早晚溫差大,很多人還是照常吹空調、洗冷水澡、吃冰鎮西瓜,結果一不留神就着涼、咳嗽、拉肚子。
老劉提醒:陽氣一收,抵抗力就弱了,睡覺時蓋好肚子和腳,少喝冷飲,少吃生冷瓜果;
2. 飲食要“潤”,防秋燥
秋天最怕“燥”,這時候,飲食要從“清熱”轉向“潤燥”。這時候可以煮點百合銀耳湯、山藥小米粥、蘿蔔燉牛腩,既好吃又養生。
3. 早睡早起,養肺氣
立秋後,肺氣漸旺,要養肺,就得順應節氣:
早睡早起,晚上10點半前上牀,早上5點到7點起牀;
早晨出門走走,呼吸新鮮空氣;
可以練練八段錦裡的“左右開弓似射鵰”,有助於宣肺氣、強呼吸。
3
立秋後如何調養?
1. 按揉太淵穴——養肺氣
太淵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一側的脈搏處,是肺經的原穴。
做法:每天早晚各按壓一次,每側3~5分鐘,有助於潤肺止咳、緩解咽乾、增強呼吸功能。
2. 順時針揉腹——通腸道
秋天容易便秘,揉腹能幫助腸道蠕動。
具體做法:每天早晚各一次,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100圈,有助於潤腸通便、緩解腹脹。
今年立秋,確實有些節氣上的特殊之處,但這些“60年一遇”、“墳頭秋”的說法,更多是民間對自然節律的觀察和提醒,不是什麼“凶兆”。
立秋一到,就是提醒中老年人更要懂得“收”字——收心、收汗、收涼、收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