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億元往來資金“隱身” 新城悅服務年報難產背後的關聯方迷局

財聯社5月14日訊(記者 李潔)與關聯方資金往來未記入公司編制的記賬記錄,也未經董事會批准,這一事件在對新城悅服務延遲發佈年報形成影響的同時,也將其推向輿論風口。

5月13日晚間,新城悅服務發佈關於延遲刊發2024年全年業績及2024年年報的補充公告及內幕消息。

新城悅服務披露,在審覈2024年全年業績之過程中,核數師發現與關連人士之間的若干資金往來並無記入公司編制的記賬記錄及財務報表,並發現公司提供的銀行對賬單存在若干不一致之處。資金往來未經董事會批准。

由此,公司董事會已啓動且核數師亦建議對資金往來展開調查程序。

新城悅服務方面介紹,根據初步內部審閱,發現新城悅服務曾進行若干屬於向關連人士提供財務資助性質的資金往來,錄得最高未償還餘額爲人民幣8億元。於2024年12月31日,所有該等財務資助已全數償還,目前並無未償還餘額。

儘管截至2024年底資金已全數償還,但該事件還是對新城悅服務形成了影響,該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1日起已停牌。

“新城悅服務事件反映出,部分物業管理公司在關聯交易管理方面存在不規範的問題。具體表現爲關聯方資金往來未經過董事會批准,未及時記入財務報表,信息披露不及時、不透明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利益輸送、資金佔用等風險,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記者。

對於公告中所提到的向關連人士提供財務資助性質的資金往來,“關連人士”究竟是誰,新城悅服務並未進行披露。

“從物業管理行業整體來看,類似新城悅服務這種因關聯方資金往來未入賬導致年報延遲刊發的情況,並不具有普遍典型性。但類似事件的出現,從行業角度來看,有一些問題是值得各方關注的。”柏文喜稱。

其表示,有不少物企與房企有着緊密的聯繫,物企的資金有可能會被用於短期資金拆借,如何對這種拆借進行必要且有效的規範,值得各方展開深入探討。

業內人士指出,以此前恆大物業相關事件爲例,該事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可能不僅僅是單一企業的治理漏洞,也折射出物業管理行業中存在的關聯交易風險隱憂。

公開資料顯示,恆大物業曾在2022年因審計問題導致年報延遲發佈,其核心問題即是關聯方資金往來存在異常。當時,恆大物業在審覈2021年度財務報告過程中,發現有約134億元存款向第三方提供的質押保證金,已被相關銀行強制執行,相關資金透過部分被擔保方及多家通道公司(扣除費用後)劃轉至中國恆大。

目前,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作出相關判決,其中相關責任方應向恆大物業旗下各附屬公司償還合計約134億元的款項。

“物業管理行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物業公司與關聯方(如房地產開發企業)之間存在較多的業務往來和資金流動。這種業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關聯交易管理的複雜性和風險,容易出現資金往來記錄不規範、信息披露不及時等問題。”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表示。

“從行業層面來看,此類事件的發生雖然不會對整個物業管理行業形成系統性風險,但具有較強的警示意義。它提醒行業內其他企業要高度重視關聯交易管理和財務管控,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以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柏文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那麼如何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對此,上述分析師認爲,物業管理公司應建立健全關聯交易管理制度,明確關聯交易的審批流程和權限,確保所有關聯交易都經過董事會或相關決策機構的批准,並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披露。同時,強化財務管控,完善內部審計和風險控制機制。定期對財務報表進行內部審計,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等。

業內人士認爲,隨着房地產行業持續深度調整,物管行業的競爭邏輯也在重構,從“規模爲王”轉向“質量優先”。“在業務層面率先突圍、進行變革,在公司治理層面規範運營的企業,或許能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以及長期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