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噸農業廢棄物去化 苗栗縣府規畫BOT回收再利用解套

苗栗縣一年約產生430公噸廢棄農膜,去化問題傷腦筋。本報資料照片

苗栗縣一年約產生430公噸廢棄農膜,7萬噸果樹枝葉、稻稈等農業剩餘資源,衍生亂丟及露天燃燒問題,縣府規畫BOT設立農業剩餘資源循環中心,破碎農膜及燃料棒再利用,解決去化問題。

苗栗縣農業剩餘資源循環中心BOT案,有一家廠商申請,縣府審查通過可行性評估,預定地點在苗栗市、後龍鎮交界,苗29線樹木銀行旁的縣有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1.44公頃,12月6日下午1點在苗栗市文聖里社區活動中心、12月9日下午2點在後龍鎮龍坑裡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公聽會。

縣府指出,如果推動順利,預計明年3月完成與民間機構簽約,第1期興建廠房及設置處理廢棄農膜產線設備,明年底營轉,第2期建置處理果樹枝葉及稻稈等農業剩餘資源等設備,2027年底完成,廢棄農膜由鄉鎮市公所收集後,運送到資源循環中心,農業剩餘資源由農民自行載運到中心,初步規畫不收費,不過,還是要等到BOT簽約後確認。

農膜主要使用在栽種草莓、西瓜等作物,全縣一年產生約430公噸廢棄農膜,其中,大湖鄉爲最大宗,一年有300噸,去化及違法堆置等問題,鄉長黃惠琴年年都要傷腦筋,目前免費交運廠商處理,如果將來要收費,恐怕引發怨言,因此向縣府反映希望解決。

而果樹修剪下來枝葉,及稻稈等,又有露天燃燒,造成空氣污染等問題,縣府一併規畫BOT設立農業剩餘資源循環中心,進行廢棄農膜破碎、清洗、乾燥後包裝出貨,提供塑膠廠商再加工,清洗後的水回收再利用;農業剩餘資源破碎後擠壓造粒,製成燃料棒出售。

苗栗縣規畫在在苗栗市、後龍鎮交界,苗29線樹木銀行旁的縣有地設立農業剩餘資源循環中心BOT營運。記者範榮達/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