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農廢變資源!葡萄藤腐化成堆肥 解決萬噸農業廢棄物

大村鄉第七公墓臨時葡萄藤堆置場堆置廢棄葡萄藤枝條約1500公噸,由大型破碎機進行破碎。(葉靜美攝)

彰化縣是農業大縣,每年產生的農業廢棄枝條高達1萬公噸,在現今環保要求不能露天焚燒情況下,如何快速去化成農廢重大課題,彰化縣政府與臺中農改場,過去曾進行小規模廢棄葡萄藤枝條腐化再利用試驗,取得良好成效,現擴大規模,將多達1500公噸廢棄葡萄藤枝條進行腐化試驗,希望未來將實驗結果擴大運用到全縣農廢枝條處理。

彰化縣大村鄉是全臺聞名的葡萄產地,葡萄受消費者喜愛,但廢棄葡萄藤枝條何去何從卻成大問題,縣府農業處、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及大村鄉公所合作,推動枝條腐化試驗,讓農廢循環再利用,今(24)日舉辦腐化成果展示,會中大村鄉長賴志銘頒發感謝狀給榮成紙業、翰琳能源等2家贊助廠商,縣府農業處代理處長蕭麗玲也到場感謝公私協力共創永續環境。

大村鄉第七公墓臨時葡萄藤堆置場堆置廢棄葡萄藤枝條約1500公噸,由大型破碎機進行破碎。(葉靜美攝)

彰縣府農業處、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及大村鄉公所與企業合作,推動農廢枝條腐化試驗,讓農廢循環再利用。(葉靜美攝)

廢棄葡萄藤枝條破碎後,噴灑「木質分解菌」,加速其腐化。(彰化縣政府提供/葉靜美彰化傳真)

大村鄉第七公墓臨時葡萄藤堆置場堆置廢棄葡萄藤枝條約1500公噸,先利用大型破碎機進行破碎後,再運送到第二公墓葡萄藤腐化實驗地進行腐化。農業處農務科長黃鬆欽表示,移至第二公墓的葡萄藤,利用附近稻田區的水,注入腐化實驗基地,再投入「木質分解菌」,加速腐化。

黃鬆欽表示,彰化全縣葡萄栽種面積約有1150公頃,以1公頃產生5公噸廢棄葡萄藤枝條計算,每年可產生6000公噸以上廢棄葡萄藤,若加上其他農作物,如芭樂、園藝喬木修剪下來的枝條,預估全年有1萬公噸,如何去化是很大的課題。

黃鬆欽說,以往腐化實驗都是小規範,因效果相當好,這次擴大規模試驗,腐化處理可避免露天焚燒,腐化成熟後,也可讓農民拿來當成堆肥,讓農廢循環再利用。

黃鬆欽表示,彰化各鄉鎮都有許多農廢枝條堆置,希望透過此次大規模試驗,讓方法更完備,若腐化能快速解決農廢枝條,還讓其迴歸土壤,會是很好的方式,往後希望以此模式做爲處理廢棄枝條的參考,也會持續尋找其他更好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