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人捨不得開空調得熱射病!醫生提醒:老年人更容易中暑
近日,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部分地區體感溫度可達40℃以上。在這樣的高溫下,十分容易突發中暑,嚴重者甚至出現熱射病。
老人捨不得開空調,在家中招“熱射病”
7月8日,72歲的王奶奶獨居在家,爲省電費,捨不得開空調。當日下午,家人看望時發現老人癱倒在牀、渾身滾燙、意識模糊,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等危急症狀。家人立即撥打120,將老人送往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入院檢查顯示,王奶奶體溫達39.4℃,心率達126次/分,呼吸爲36次/分,血壓降至90/74mmHg,被診斷爲熱射病,經過降溫、補液等搶救,老人才轉危爲安。“每到夏季,急診科都會收治多例中暑、熱射病病例,其中以老年人居多。”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中醫師黃洋說。
到底什麼是中暑?黃洋指出,當長時間暴露於熱環境和(或)劇烈運動後,體溫調節功能出現異常,人體中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會遭到破壞,從而引發頭暈乏力、胸悶氣促等一系列身體不適,這種情況稱爲中暑。
中暑按照症狀輕重程度,一般分爲三類: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爲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通常表現爲高熱、昏迷、抽搐,並可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爲什麼老年人更容易中暑?黃洋表示,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會逐漸衰退。老年人的下丘腦溫度調節中樞敏感性降低,往往會出現“身體已經很熱了,但自己卻感覺不到”的情況。加上老年人存在基礎疾病多、身體含水量低等特點,一旦中暑往往更加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爲了節省電費,即使天氣炎熱也不開空調。等到家人發現異常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黃洋醫生提醒,高溫天氣要關愛好家裡的老人,比如最好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6℃左右,平常要多去看望照顧他們。
“高溫高溼的氣候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導致熱射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黃洋強調,長期在高溫天氣下戶外作業的人羣、長期在密閉且無通風空間內工作的人羣,以及家中的小孩、患有基礎疾病的羣體,也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羣。
中暑的關鍵在於早識別、早治療
中暑的關鍵在於早識別、早治療,身體會發出不同階段的預警信號:
·早期信號:在高溫環境下,出現輕微頭暈、頭痛、乏力、多汗、口渴、噁心、注意力不集中、體溫輕度升高等症狀。
·嚴重信號:體溫升高至38℃以上,同時伴有面色潮紅或蒼白、大量出汗、皮膚溼冷、脈搏加快、呼吸急促、四肢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
·危急信號:合併昏迷、抽搐等情況,說明病情已非常危急,必須立刻送醫院搶救。
出現中暑症狀,牢記四個步驟
轉移:應立即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如樹蔭下、空調房),避免陽光直射。
散熱:鬆開領口、袖口、腰帶等束縛衣物,促進散熱。立刻用冷水擦拭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分佈處,或用溼毛巾、冰袋(用衣物包裹)敷在額頭、頸部、腋下。
補水:可以給予少量多次飲水。
送醫:若患者休息後症狀加重,或出現意識障礙、抽搐等情況,應立刻送醫院就診。
酷暑高溫,三招防中暑
中醫將暑氣歸爲“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之一,是夏季的主氣。暑邪容易傷津耗氣。
飲食調理:在高溫天氣,我們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食同源食物,比如西瓜、綠豆湯、冬瓜湯、涼拌苦瓜等,通過飲食爲身體消暑。其次,還可以飲用酸梅湯、苦丁茶、荷葉茶等。
中藥預防:除此之外,可服用一些清熱解暑、芳香化溼中藥,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如省中醫院院內製劑銀花清暑合劑,因口感偏甜,糖尿病病人慎用。
非藥物療法:如果出現了中暑,還可以通過耳尖放血、刺絡放血、刮痧等非藥物療法清暑退熱。
通訊員 沈慶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