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上市豫企爲民營企業 新商業文明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本報記者 蔣政 鄭州報道
“新質生產力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而商業文明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底座。河南企業家素有‘重信守諾、家國情懷’的傳統。從‘紅旗渠精神’到‘豫商精神’,河南民營企業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3月28日,在河南省民營企業新春發展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季爲民在主題分享中公開表示。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大會現場瞭解到,河南民營經濟已經成爲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在A股+港股上市的137家豫企中,民營企業數量爲97家,佔比超過70%;截至2024年年底,河南省民營經濟主體達1081.7萬戶,約佔全部經營主體的96%;民營經濟貢獻了河南省5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65%左右的稅收、70%左右的進出口總值、85%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9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李恆對外披露了上述數據。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任偉軍透露,2024年,河南省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0.5%,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9.8%,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注意到,早在3月21日,河南省召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將制定《河南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出臺經營主體培育、維護公平競爭、合法權益保護等6個行動方案,整治涉企“四亂”、強化法治保障等5個攻堅方案,“萬人助萬企”幫扶機制、推動小微企業融資協調等3個工作機制,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河南省民營企業協會秘書長王龍表示,未來協會將深挖商業文明,踐行文化自信,促進中部崛起,推動高水平開放。
事實上,河南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更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版圖上的重要增長極。
季爲民提到,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四高四爭先”戰略引領下,河南民營企業以敢爲人先的魄力、創新求變的智慧,在高端製造、現代農業、數字經濟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全國標杆企業,成爲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
季爲民認爲,新質生產力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新質生產力能夠顯著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創新水平。技術革新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提質,新興產業的建設加快先進技術推廣。
新質生產力有助於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隨着新質生產力不斷髮展,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得以推廣普及,產業的發展更加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要求。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將使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鏈更加健壯,從而提高整個產業的運行效率和效益。
同時,商業文明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底座。新質生產力的勃發,離不開商業文明的滋養。真正的商業文明,應當超越短期利潤追求,迴歸“義利共生”的初心;對於一個國家或民族來說,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優勢,需要一種與之相匹配的文明作爲支撐和催化。從信息時代到AI時代,生產力的極大進步和躍遷確實預示着新商業文明的誕生,而新文化和新文明往往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關鍵的催化作用。
季爲民表示,新商業文明的內涵多元且深遠,不僅僅侷限於經濟層面,更涉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維度。第一,新商業文明要堅持以人爲本的基本原則;第二,新商業文明要堅持誠信責任的經營價值;第三,新商業文明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第四,新商業文明要堅持創新開放思維;第五,新商業文明要堅持全球一體視野;第六,新商業文明強調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強調創新精神和開放態度的文明將更具競爭力;注重人文關懷和道德責任的文明將更具可持續性;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文明將更具包容性;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文明將更具長遠眼光。”季爲民說。
(編輯:盧志坤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