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科教育助新質生產力發展

職業本科教育作爲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旨在培養能夠解決複雜技術問題、具備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而職業本科教育如何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擎,不僅依賴於傳統的書本知識傳授,更在於其對接產業發展的路徑、突出實踐導向的模式、強化跨界融合的方式、致力創新創業的實踐。

對接產業發展路徑,爲新質生產力發展培植新動能。職業本科教育緊密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其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與當前及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高度契合。這種緊密結合的教育模式,使得職業本科教育能夠培養出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能夠迅速適應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的需求,成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山東外事職業大學通過積極探索產科教一體化、中高本一體化、職前職後一體化、產學研訓創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措施,從“被動接單”“自由生長”向主動謀劃、定向培育轉變。同時,學校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了一系列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鍛鍊。這些針對性強的教育模式有助於培養能夠迅速適應新產業、新技術和新崗位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從而爲新質生產力發展培植新動能。

突出實踐導向模式,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激發新活力。職業本科教育需要擺脫傳統的以書本知識爲主的教學模式,轉向更加註重實踐操作和實際應用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說,與傳統本科教育相比,職業本科教育更加註重實踐教學環節,學生通過大量的實驗、實訓和實習,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專業技能,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在畢業後迅速融入職場,成爲推動生產力轉型的重要力量。山東外事職業大學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提前瞭解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華爲集團、中信集團網商科技、中電科等行業頭部企業在學校建立多個產業學院,連續兩年獲評“卓越華爲ICT學院”以及“優秀華爲ICT學院合作獎”。校企合作模式不斷創新,由原來單一的“2.5+0.5”“2+1”實習模式向訂單式培養、工學交替、雙主體辦學、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等多種形式轉變。

強化跨界融合方式,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新空間。職業本科教育作爲連接教育與產業的重要橋樑,通過強化跨界融合方式,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打造全新的發展空間。與普通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不同,職業本科教育鼓勵跨學科、跨領域的融合培養,旨在培養具備多元化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這種培養方式有助於打破傳統行業的界限,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共享和技術交流,有助於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對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領域,專門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特別是所建立的元宇宙研究院更是成功開發出“星元”元宇宙技術底座,並利用AI算法開發基於普通攝像頭的智能動捕面捕產品“元捕”,同時推出以區塊鏈爲底層、支持多端登錄及多硬件適配的元宇宙產品“興元世界”。

致力創新創業實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開拓新賽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創新創業實踐是職業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應對複雜多變的職業環境;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而職業本科教育的創新創業實踐正是這一動力的源泉。近年來,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積極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每年組織創業通識教育培訓5000人以上;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構建學生線上創業培訓、大賽指導、雙創翻轉課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僅2023年就引進了12家孵化企業和16個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被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認定爲“培育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服務基地和大學生實習實踐就業服務基地”“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培訓基地培育單位”等。

(作者系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校長、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04日 第06版

作者:孫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