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男隱瞞前列腺藥物用藥史 白內障手術虹膜鬆脫視力永久受損

眼科醫師、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副教授洪啓庭(右)提醒患者術前主動告知用藥史及服用哪些保健食品。記者郭韋綺/翻攝

白內障手術被視爲高齡醫療中最常見、也最安全的手術之一,這道常規手術仍可能暗藏危機。60歲蔡姓男子因前列腺肥大服用「坦索羅辛」,沒想到一顆看似與眼睛無關的藥丸,竟成爲術中最大變數。

蔡男去年接受右眼白內障手術,術前評估顯示無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病,僅中度近視與視力逐漸模糊,醫師原以爲手術可順利進行,卻在過程中意外發現虹膜異常鬆弛,呈現波浪狀移動,甚至一度脫垂,讓手術變得格外困難。

術後雖恢復部分視力,但因虹膜鬆弛與變形,導致永久畏光與夜間視覺不良,追問下,他才透露自己因前列腺肥大服用「坦索羅辛」近一年,而這段隱瞞用藥史也改變手術結果。

眼科醫師、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副教授洪啓庭解釋,坦索羅辛屬於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改善排尿不順,但因相同受體也分佈於虹膜括約肌,藥物會讓虹膜鬆弛、易脫出切口,不僅增加手術操作難度,也提升術後併發症風險。

洪啓庭表示,除了坦索羅辛,若患者術前服用阿斯匹靈、深海魚油、銀杏、紅曲或蝦紅素等,也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必要時應暫停一段時間。病人必須誠實告知用藥情況,才能讓醫師調整手術計劃,降低風險。

洪啓庭觀察,前列腺肥大對許多男性而言是一種「隱疾」,不少人誤以爲罹患此病會影響男性雄風,就醫時往往選擇隱匿,從實際門診中,也發現平均每100位患者,僅約5位會主動告知醫師,顯示病人與醫師間資訊落差嚴重。

他強調,若在白內障手術前未能提供完整用藥資訊,恐增加術中發生「虹膜鬆弛症候羣」風險,導致手術難度提高及術後視力品質下降,籲患者放下顧慮,如實告知所有用藥情況,醫師才能事先規劃妥善因應策略,保障手術安全。

大仁科大校長郭代璜指出,術前是否停藥、停多久,需由專業醫師評估,但即便停藥,也不保證能降低風險,因此關鍵仍在於醫師能否事先掌握資訊,預作手術策略。

郭代璜說,臺灣正快速邁入高齡社會,銀髮男性常同時面臨泌尿問題與白內障,若患者羞於透露用藥史,往往延誤術前採取必要防範措施,精準醫療不只在於技術,更在於資訊透明,告知完整病史,纔是爭取最佳治療效果的根本。

臺灣每年進行數十萬例白內障手術,大多數患者術後都能重見光明,蔡男案例揭示高齡社會下,交疊用藥與跨科疾病交疊,已成爲醫療必須正視的「隱形風險」。

前列腺藥物易使虹膜鬆弛、易脫出切口,不僅增加手術操作難度,也提升術後併發症風險。記者郭韋綺/翻攝

前列腺藥物易使虹膜鬆弛、易脫出切口,不僅增加手術操作難度,也提升術後併發症風險。記者郭韋綺/翻攝

眼科醫師、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副教授洪啓庭(右)提醒患者術前主動告知用藥史及服用哪些保健食品。記者郭韋綺/翻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