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5%患此病!引發中風機率大增 醫曝3高患者要小心
▲心臟內科陳偉華醫師表示,心房顫動若能及早發現與妥善管理,能有效降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圖/玉里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目前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隨着人口高齡化,其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國際研究指出,65歲以上族羣中約有5%罹患心房顫動,在80歲以上的長者中比例更高達10%以上。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心臟內科陳偉華醫師表示,心房顫動雖常見,若能及早發現與妥善管理,能有效降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心房顫動的特徵是心房電活動不規則,使得心跳出現異常快慢或不規律現象,可能影響血流穩定。臨牀上,心房顫動與中風、心衰竭等風險有關,特別是在未接受治療的情況下,需提高關注。
陳偉華醫師指出:「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多元,可能與年齡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史、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功能異常及過度飲酒等因素相關,亦可能出現在曾接受心臟手術或感染後的病人身上。這些風險因子多與慢性疾病或生活習慣有關,因此日常保健與疾病管理也具有預防意義。」
在診斷方面,最常使用的是心電圖(ECG),若症狀出現頻率不穩定,醫師也可能安排24小時心律監測(如Holter)或可穿戴裝置輔助偵測。此外,也會搭配心臟超音波與抽血檢查,評估心臟結構與找出潛在病因。
▲診斷心房顫動最常使用的是心電圖,若出現頻率不穩定,醫師也可能安排24小時心律監測或可穿戴裝置輔助偵測。
治療方面,主要目標爲控制心率、預防血栓與改善症狀。藥物治療包括抗凝血劑(如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劑 NOACs)用以降低血栓風險,以及β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心率控制藥物。若藥物效果有限,則可考慮心律轉復或導管消融術等進階處置。改善生活型態,如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適度飲食與管理睡眠品質,也對控制病情有正面助益。
玉里醫院提醒,心房顫動雖爲常見疾病,但若能透過規律就醫與健康管理,有助於穩定症狀與降低併發風險。尤其高齡者與有三高病史的民衆,可定期進行心律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與生活品質,玉里醫院關心您,如有需要,可撥打03-8886141#1101或1102掛號心臟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