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旬老師尿流變細「4公分結石惹禍」 醫:秋老虎天氣別忘多喝水
泌尿科醫師表示,尿路結石有年輕化趨勢,最近秋老虎天氣加上補水不足,更容易中鏢。(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50歲教師去年健檢時一切正常,最近如廁卻發現尿流變小、排尿不順,竟是輸尿管卡了一個長4公分的結石。醫師今(17)日提醒,許多人常因工作憋尿,此舉可能誘發結石,且此病呈年輕化趨勢,加上最近秋老虎影響,若有家族史,及多運動少補水的民衆,皆須留意。
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張雲築今天接受《中時新聞網》採訪表示,這名50歲女教師,去年健檢時泌尿系統一切正常,今年則因工作繁忙,一天下來除了常憋尿,水分攝取也不足,如廁時出現排尿不順、尿流變小等情況,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輸尿管有個長4公分的結石,所幸屬早期,結石尚未完全固化並堵住尿道,才一點痛感也沒有。
泌尿系統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張雲築提醒,民衆若常憋尿,泌尿道細菌滋生風險較高,易有感染性結石,此外40歲以上族羣可能因家族史或新陳代謝變差,腎臟易累積毒素和廢物,若未積極補水讓其由尿液排出體外,也會形成尿路結石。不過,此病已呈年輕化趨勢,補水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張雲築指出,臺灣位於亞熱帶,尿路結石罹患率比溫帶或寒帶地區還高,加上最近秋老虎使民衆汗流量增加,她發現診間出現不少20、30歲左右的患者,年紀最小的只有19歲,不乏健身習慣卻仍中鏢者,其中多數都未積極補水,反而常喝含糖、酒精、碳酸成分的飲料解渴,甚至不吃正餐。
張雲築建議,天氣炎熱時,民衆每天應比平時多喝約500毫升的水,千萬不要不補水,或吃重鹹、甜、辣等重口味食物,這些行爲都會干擾體內鈉、鉀離子平衡,導致腎臟負擔加重。她建議,民衆可多吃藍莓、葡萄、黑木耳、南瓜、魚油等食物,有助於抗氧化,維持泌尿系統正常代謝。
一、下背部或腰部突然且劇烈疼痛,集在肋骨與脊椎骨交界。
二、噁心、嘔吐:因尿路結石會使腎臟壓力上升,刺激腸胃道。
三、頻尿、血尿:隨着結石增大,會與組織摩擦出血。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