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奧運女神的不同教育之路

關於買房換房、買入退出的邏輯和實操,加上我的微信,我會在直播的時候告訴大家

01

最近,下面一張圖在小紅書和頭條上瘋傳。

在這張圖片中,作者認爲谷愛凌接受的是美式教育,強調思想自由與獨立思考。她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家庭給予了極大支持,培養了她的自信與勇敢。

而江旻憓所代表的港式教育,注重實踐與綜合素質培養。她在這種教育氛圍下,歷經磨練,憑藉堅韌不拔的精神成爲奧運冠軍。

至於鄭欽文,接受的是精英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注重專業培養和高標準要求。她在網球領域不斷突破自我,展現出精英教育下培養出的強大實力和專業素養。

遺憾的是,作者僅僅表達出三人接受的是何種教育,至於這幾種教育模式到底有什麼不同,作者並未明說。

而我覺得,最大的不同點,不在於美式港式,而在於家庭和教育體系,給到孩子的發展規劃路徑不同。

02

例如谷愛凌,很多自媒體文章認爲谷愛凌在滑雪上的突出成就來自於天賦,一味鼓吹所謂的“自由、鼓勵、放養式的美式快樂教育”。

要知道,谷愛凌3歲就開始學習滑雪,而谷愛凌的媽媽谷燕,本來就是一名滑雪教練,在北京冬奧會上還負責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及坡面障礙技巧隊管理,妥妥的業內人士、職業行家。谷愛凌的外公谷振光,也同樣擅長滑雪和滑冰。

乍一看,谷愛凌的滑雪天賦,應該相當了得啊。

應該說,谷愛凌的成功確實不能排除一些先天因素。但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家庭氛圍,後天的薰陶、培養和家庭長輩的共同努力,有意識的引導谷愛凌小的時候就往滑雪運動上靠。

對此谷愛凌曾曾說,她12、13歲時曾經考慮過賽跑,同時她也很擅長,可後來她還是注重練滑雪,這與家長的“鼓勵和堅持”是分不開的。

因此,從這方面可以說,谷愛凌一生下來,就被“滑雪世家”定製了一條“滑雪人生”的賽道,這跟自媒體說的“谷燕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是自由的,不施加任何壓力的,是'放養式'的”並不完全一致。

事實上,谷燕不但不放養,反而會很有意識地引導女兒熱愛滑雪。但她比很多家長更高明的地方在於,她不強勢地強迫孩子,而是用有智慧、有前瞻性的引導方式。

她知道滑雪的魅力,也發現女兒從小好動,展現出對運動的熱情。所以她說不要強迫孩子,而是創造氛圍,把孩子帶到滑雪場,身體力行引導孩子去體驗滑雪的樂趣。

03

接下來我們講講江旻憓。

第一張圖片說,江旻憓是典型的港式教育。其實這說的挺對,只是沒有把港式教育的特點說出來。

江旻憓的港式教育,嚴格來說應該叫港式全人教育。注意,重點是全人。

▲江旻憓

江旻憓從小就讀於香港英基學校協會(ESF)旗下的中小學,ESF是香港規模最大、以英語爲教學語言的國際學校,每年都誕生爲數衆多的IB狀元。

在IB教育體系的培養下,江旻憓2012年考入美國斯坦福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學士學位。

此後,她又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法律碩士,2021年9月更是入學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專業,修讀博士學位。

除了學業,在江旻憓的身上也能看到港式全人教育的影響與痕跡。她自小學習跆拳道(擁有兒童黑帶)、溜冰、古箏以及繪畫、鋼琴、芭蕾舞等,直到11歲纔開始練習女子重劍並很快嶄露頭角。

江旻憓自己曾說,她喜歡重劍,是因爲重劍既擁有跆拳道的速度和格鬥性,又具有芭蕾舞的優雅。

由此可見,港式全人教育的重點,其實是支持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全面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她自主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

除了江旻憓,香港還有一位備受關注的奧運女神,那就是連續兩屆奧運會摘下四枚獎牌的何詩蓓。

▲何詩蓓

雖然何詩蓓是中國和愛爾蘭混血,但她從小接受的也是地地道道的香港本土教育,因此與江旻憓一樣,何詩蓓也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霸。

她在2015年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心理學學士,不僅擅長辯論,亦擁有鋼琴八級資格,以至於現在何詩蓓都經常會在宿舍中通過彈琴來減壓。

從江旻憓和何詩蓓的身上,我們或許可以管窺港式全人教育的某些側面:

對待孩子,港式教育既不放棄主流的學術性課程教育,又因爲多元的教育體系,使得孩子在接受學術性教育的同時,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發展自身特長愛好。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教育方式,給了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去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興趣愛好特長去發展自己,從而避免孩子在同一條賽道上的過度“內卷”,每個人的發展道路是可以越走越寬的。

04

然後是鄭欽文和全紅嬋。

其實谷愛凌、鄭欽文和全紅嬋都是精英教育,但不同的是,谷愛凌是豪門世家那種專門定製賽道、並引導成長的精英教育,而鄭欽文是漸進式投資的精英教育。

▲鄭欽文

對此,還記得鄭欽文爆火之前,自媒體聚焦的是“鄭欽文全家三口給教練下跪”、“前後持續投入2000萬”,說鄭欽文是典型的精英教育,父母砸鍋賣鐵,甚至淪落到賣房子,也要送孩子去學網球。

但實際上,鄭欽文的父母,是在她打遍同齡無敵手後,才決定孤注一擲投資的。

在此之前,鄭欽文嘗試過很多賽道,比如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跑步都嘗試過。但是這些賽道都很卷,國內人滿爲患,年幼的鄭欽文,不足以在這些賽道里卷出成績。

如此直到2008年,鄭欽文父親鄭建坪看到李娜刷新中國奧運網球史記錄後,意識到國內網球恰恰是一個不卷的領域。

與網球相比,乒乓球哪怕你小時候拿一堆冠軍,也不敢保證將來有機會代表國家隊出戰,而國內網球這個現狀,真的有很大概率把天賦從少年帶到成年。

而經過鄭建坪測試,他發現女兒和同齡的國際球員比,確實也並不遜色,這才決定給鄭欽文請外教,開啓全力培養。

在走了一段時間的體制內路線後,鄭建坪又送女兒去美國打比賽,最終大器早成、成爲網壇新星。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鄭欽文和谷愛凌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谷愛凌屬於“滑雪世家”,早早就定製了培養賽道,父母輩身體力行引導其成功。

而鄭欽文雖然也是運動員家庭,但父親鄭建坪對女兒是不是一定要走上職業運動員這條路,其實是經過測算了的。而且對於職業賽道的選擇,鄭建坪有意識的避開了國內卷的項目,選擇了國內不那麼卷的網球。

因此,鄭建坪雖然在培養女兒上不惜血本,卻並不盲目;在他大張旗鼓投資的時候,他已經預見到鄭欽文在國內會處於前列。

而這,就足以成爲鄭建坪“小範圍試水、出成績後梭哈”這種漸進式投資的理由了。

▲如果把子女比作是一項投資,谷燕的成本投入風險其實不小,因爲谷燕從女兒3歲就開始有意識引導其滑雪了,之後孩子究竟能否出成績,有一定的未知因素;

而鄭欽文對於鄭建坪來說,先通過體制內訓練出成績,然後全力以赴去歐美打比賽,其實是一筆漸進式、循環式的低風險投資。

05

最後說說全紅嬋。全紅嬋 是從萬千少女中,選拔出來的天才,經過體制內的專項訓練後,才大獲成功。

因此,全紅嬋也是精英教育,但她是體制精英教育,成才路徑等一切都是官方規劃好的,只等着“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全紅嬋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三代人的積累才培養出一個谷愛凌。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既沒有類似谷愛凌“滑雪世家”的路徑引導,也沒有江旻憓(何詩蓓)的發達地區教育體系支撐,也沒有嶄露頭角後鄭欽文爸爸的即時成才路徑發掘,我們絕大多數體育苗子,只能依靠體制內精英教育制度來成才。

本質上,體制內精英教育,就是應試教育。

這也是我們多數人羨慕谷愛凌、江旻憓(何詩蓓)、鄭欽文的原因,這幾位奧運女神所擁有的經濟社會資源和家庭背景,非一般人能及。

本文作者:小艾

關注樓市的朋友,務必要關注政策,我在直播會繼續解讀,掃碼加企微,能夠聽我分析政策。

另外,未來還想換房買房的朋友,務必加上企微,我還會送你我的三節換房實操課,這是必學的。

迅速掃碼鏈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