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可能爆發戰爭熱區! 臺海恐成超級大國決戰場
臺灣海峽被視爲21世紀全球秩序的試金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政治》(POLITICO)新聞網指出,最可能爆發衝突的五大地區分別爲:印巴邊境、臺灣海峽、俄羅斯與波羅的海國家、中印邊界以及南北韓,並對這些地區的衝突起因與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
1. 印巴衝突:兩國的邊境爭議可追溯至1947年英國殖民地分治,當時形成以印度教徒爲主的印度,以及以穆斯林爲主的巴基斯坦,此後小規模衝突不斷。
印度與巴基斯坦是全球最接近核戰的國家,分別擁有約170與180枚核武。南亞若爆發核戰,不僅將造成嚴重傷亡與城市毀滅,還會引發「核冬天」效應,影響中國及更廣泛地區糧食生產,可能導致數百萬甚至數十億人陷入饑荒。
兩國一旦開火,極易失控。專家憂心,巴基斯坦核武使用門檻偏低,加上雙方核戰略不成熟與國內政治壓力,恐在數日內升級成大規模核衝突。然而,全面戰爭對兩國都是災難。印度需專注對抗中國與推動經濟發展,巴基斯坦則深陷俾路支與普什圖地區的叛亂,這些迫切挑戰使雙方難以承受開戰代價。
2. 臺海衝突:臺灣海峽被視爲21世紀全球秩序的試金石:究竟由美國還是中國主導。若共軍攻打臺灣,將重塑太平洋地緣政治,甚至推動南韓、日本考慮發展核武。外界認爲習近平設定2027年爲攻臺期限,正加強兩棲部隊與演習,並將臺灣視爲其政治遺產未竟之事。然而,解放軍深陷貪腐、缺乏實戰經驗,跨海入侵是極爲艱鉅的行動。中國或會選擇封鎖、關稅等「灰色地帶」手段,長期效果或接近佔領,但更難讓美國決定是否出兵。
3. 俄羅斯與波羅的海三國:普丁在任何波羅的海地區行動的目的將有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奪回他認爲在歷史上應屬於俄羅斯的領土;另一方面則是透過鎖定北約與歐洲中最小、最孤立的成員國,來測試他們的決心。他可能透過縱火、爆炸等小規模混合戰手段麻痹鄰國,避免立即觸發北約條約,直到達成目標。若俄羅斯攻擊波羅的海國家,將直接考驗美國的第五條承諾,也可能引發北約內部的混亂與全面升級。
然而,俄羅斯是否出手仍取決於烏克蘭戰爭的消耗。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已造成俄軍約百萬人員傷亡,並損失數千輛坦克、上萬輛裝甲車與火炮系統。若俄軍持續陷入泥淖,其實力恐難以支撐另一場戰事,因此對波羅的海動武的可能性相對降低。
4. 中印邊界衝突:與巴基斯坦的邊境爭議類似,印度與中國的長期邊境緊張關係可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1914年,英國與西藏劃定了印度的邊界,但中國從未承認。
印中長達2,500英里的邊界反映出中國嚴峻的地緣現實:鄰國多達14個,且多有爭議。爭奪的是偏遠且不適宜人居的高山峽谷,但衝突意義遠超地理本身。若開戰,中國可能借機震懾周邊或挑戰美國在印太的地位,而印度因人口中心暴露於中國火力範圍,處境更爲不利。不過,這樣的緊張也推動印度加深與美國合作,逐步擺脫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
戰爭風險來自邊境誤判與缺乏危機管理機制。然而,兩國領導層都不願爲偏遠領土付出全面戰爭代價,加上國際壓力及國內經濟挑戰,印度需維持增長,中國則面臨人口紅利消退,使大規模衝突爆發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5.南北韓衝突:韓戰雖已過去近三代人,但從未正式結束,南北韓仍長期對峙。155英里長的非軍事區成爲全球最緊繃的防線,首爾也在北韓飛彈射程內。北韓政權封閉、難以掌握,美國仍在南韓駐有3萬士兵,若開戰將立即成爲攻擊目標。金正恩依靠核武保護政權,一旦感受威脅或局勢失控,隨時可能引爆衝突;同時,若中國攻臺或美國在波羅的海退縮,南韓與日本恐被迫考慮發展核武,加劇區域風險。
然而,北韓核武能否有效使用仍存疑。當前半島局勢相對穩定,加上川普重返白宮並曾兩度接待金正恩,可能使其感到更有安全感。專家認爲,全面戰爭對金正恩並非必要,他目前沒有挑起大規模衝突的迫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