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元收購計劃終“泡湯” 通威股份終止併購潤陽股份 光伏行業兼併重組爲何“雷聲大雨點小”?
財聯社2月14日訊(記者 劉夢然)經過長達半年的磋商之後,通威股份(600438.SH)擬以50億元收購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潤陽股份”)的併購計劃宣佈終止。
對於終止原因,通威股份在今日晚間發佈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各方進行了多輪詳細、全面的溝通磋商,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商務條款未能達成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同時表示,雙方擬探討多晶硅業務的經營合作。潤陽股份曾是P型電池時代的頭部企業之一,不過其產業鏈早已向上遊延伸至工業硅、多晶硅和硅片,向下遊則延伸至組件銷售環節。
有市場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通威收購潤陽的目的,主要在於看好潤陽的海外產能和銷售渠道。但隨着潤陽陷入海外工廠停產傳聞,以及與天合光能的專利訴訟糾紛,其優勢或已不再。對於通威股份而言,潤陽股份的多晶硅產能已經遠遠不能支撐這筆最高50億元的交易。
50億元收購計劃終止
去年8月,通威股份發佈公告,擬向潤陽股份增資並取得其控股權。通威股份和潤陽股份的電池片出貨量均連續多年居於行業前五。該筆交易總計金額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這也是近年來光伏乃至新能源領域的最大交易金額。
但去年9月,位於江蘇鹽城的江蘇潤陽世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陷入停產,該工廠是潤陽股份電池業務經營主體之一,財聯社對此事件曾獨家報道。此外,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潤陽股份位於雲南等地區的硅片廠和泰國工廠等,同樣面臨不同程度的生產經營壓力。獨家|被通威50億“預定”的電池廠 國內重要基地已停擺
通威股份並未透露雙方分歧的具體內容。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通威股份在收購之初,就曾對交易達成條件設置多道“門檻”,如:要求鹽城國資股東江蘇悅達集團先行對潤陽股份進行現金增資10億元。公開信息顯示,江蘇悅達集團去年9月對潤陽股份增資10億元,完成工商變更,成爲潤陽股份實際控股且單一最大股東。
此後,潤陽股份多個生產基地反覆傳來停工與復產消息。不過,在光伏產業下行週期,擺在潤陽股份面前棘手的問題更多。
潤陽的海外組件生產和銷售渠道被認爲是吸引通威股份併購的另一項重要優勢,據潤陽方面消息,其“RUNERGY”是美國光伏組件銷售排名前列的品牌。
然而,潤陽股份正陷入與另一家組件龍頭天合光能的專利糾紛。天合光能向美國加州中區地方法院起訴潤陽股份侵犯其兩項TOPCon技術專利。
2024年9月30日,天合光能向美國ITC提出337立案調查申請,潤陽股份爲列名被告。如果天合光能勝訴,潤陽股份或將面臨在美國地區無法生產和銷售的風險。
多重風險裹挾之下,潤陽股份的一體化佈局和海外渠道優勢被大幅削減。多位業內人士在談及此次交易終止時認爲,已有預期。同時,在當前的產業背景下,光伏多個環節都在面對巨大的生產經營壓力,通威股份沒有必要在此時徒增“包袱”。
光伏兼併重組爲何“雷聲大雨點小”?
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此輪光伏行業下行已經持續超過一年,從近期披露的2024年業績快報看,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普遍面臨虧損。
面對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降,產能開工率受限等,兼併重組被認爲是解決“內卷”的重要途徑。多位企業人士呼籲,近年來光伏行業資本資源浪費巨大,兼併重組是解決行業困境的有效手段。需要打破各自爲戰、過度投資的狀態,推動落後產能出清。
然而,現階段實現光伏產能兼併重組並非易事。從公開信息來看,除了此次已經終止的通威股份併購潤陽股份之外,行業鮮少有頭部企業之間的整合。去年11月,*ST中利(002309.SZ)與建發股份(600153.SH)旗下子公司常熟光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簽訂《預重整投資協議》。12月9日,廈門建發集團接管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
除了在技術迭代的衝擊下,現有產能面臨較大的資產減值風險外,前期的大規模擴張,導致光伏企業普遍資產負債率居高。潤陽股份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75.48%、81.39%和79.17%,明顯高於行業內上市公司同期的資產負債率。
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光伏企業而言,現階段融資難度和成本已經大幅增加,後續改善負債率的難度也較大。
據行業機構統計,截至2024年9月末,121家光伏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爲61.64%,同比增長1.97個百分點。有28家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70%,10家企業超過80%,4家企業超過100%(資不抵債)。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被寄予併購厚望的行業龍頭,同樣面對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壓力。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光伏前五大龍頭中,隆基綠能(601012.SH)和通威股份資產負債率爲59.20%、69.04%,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的資產負債率均已超過70%,分別達74.57%、71.89%和72.15%。
業績方面,去年多家光伏企業創下最高虧損紀錄。上述五家企業中,僅晶科能源保持淨利潤爲正,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通威股份分別預計淨利潤虧損82億-88億元、32億-38億元、45億-52億元和70億-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