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根棉籤到手只有380根……網購商品“缺斤少兩”只能認栽?
原標題:
買來200個垃圾袋,細數卻少了1/4
網購日用品,數量不能成爲糊塗賬
半月談記者:熊嘉藝 趙紫羽
500根棉籤到手只有380根,260張抽紙其實只有62抽……近來,不少消費者在網上購買日用品遇到類似的問題:一些商家仗着商品數量多、價格低、難以清點,企圖“瞞天過海”,偷偷減量。
商品“缺斤少兩”,
消費者“只能認栽”?
你數過網購買來的抽紙和垃圾袋嗎?
近期,譚女士下單了某平臺商家的200個垃圾袋。收到貨品之後,譚女士閒來無事清點數量,意外發現收到的垃圾袋總共只有150多個,與商家的銷售頁面相比,少了近1/4。“本來覺得網購價格挺划算,清點後感覺自己被騙了。”
譚女士的遭遇並不是個例。網友李先生收到在網購平臺買的一次性手套後,發現實際數量比商品標註的少了一半。向商家反映後,商家二話不說直接退款。“賣家心裡有數就是沒給夠,沒有問我要任何拆箱視頻就直接退錢了,這是明知故犯。”
發現問題後,半月談記者在某電商平臺購買5包共500支棉籤。收到貨後清點發現,儘管標有100支/包字樣,實際每包裡只有約75支棉籤。此外,到手棉籤產品較爲簡陋,其包裝上也沒有任何廠家、生產日期、產地等信息。
相比直接在數量上“缺斤少兩”,一些商家的做法則更爲隱蔽。
“以爲買的是260‘抽’紙,仔細看包裝上寫的是260‘張’。”張女士以9.9元的價格在某平臺上購買12包抽紙,發現尺寸明顯比在線下超市購買的小一圈。令她無奈的是,商家不但理直氣壯說沒少,還反過來指責她沒看清商品介紹。“作爲普通消費者,我們哪會分得清‘抽’和‘張’的區別,只能認栽。”
半月談記者發現,類似的“文字遊戲”還有以“使用次數”替代“張數”、以“重量”替代“數量”等。有消費者反映,一些購買頁面寫着“可擦333次”的廚房紙實則25張,寫着“買500送500”的垃圾袋卻被商家否認稱並未說明是“500個垃圾袋”。而在這些商品的介紹頁面中,真實的數量信息往往不會說明,只是在隱蔽處被一句含糊的“數量可能存在偏差”指代。
爲何要在幾張抽紙上“動歪腦筋”
“很多日用小商品本身售價只有幾塊錢,加上數量成百上千,少個百分之二三十,絕大部分消費者不會察覺,也不會較真,無形中給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機。”一名電商從業者透露,即使有個別消費者逐個清點,只要沒有確鑿證據,商家也可以不認賬,或者以“在正常誤差範圍內”的理由,用補差價的方式協商解決。“最差的情況不過是全額退款,和龐大的銷量相比,對於商家來說不算什麼損失。”
這些偷偷“做手腳”的商品往往價格相對低廉,消費者自以爲買到優惠產品,實則掉入消費陷阱。受訪專家表示,此類行爲可能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明確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商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應當在其商品包裝的顯著位置正確、清晰地標註定量包裝商品的淨含量,計數定量包裝商品短缺個數不能超過標註數量的1%。
“從實際情況看,消費者維權存在困難。”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琳說,除非消費者在拆包裝開始就全程錄音錄像,要不然網購商家可以以“沒辦法舉證商品狀態和收貨時一致”的理由,僅僅作7天無理由退貨退款。目前,由於對商家缺少有力的懲處,部分商家缺斤少兩現象越來越嚴重。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少電商平臺以銷量、低價等順序對商品進行排序展示,進一步迫使商家不顧數量“卷價格”“沖銷量”。“如果產品銷量上不去,就沒有展示位,意味着消費者根本看不到。”上述業內人士稱,“尤其是在商品差異較小的日用品賽道,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商渠道的價格已經被壓得很低,一些在供應鏈上沒有優勢的中小商家只能動起‘歪腦筋’。”
守住“足數足量”的市場底線
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消費者應如何正確維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爲500元。
“商家如果缺斤少兩嚴重,也符合法律中對欺詐的認定。”陳琳介紹,消費者遇到此類問題,第一步要保留證據,包括對商家(尤其是商家在平臺的經營主體,可以保存營業執照)、商品信息的截圖、開箱的視頻;第二步要聯繫商家,對缺斤少兩的情況進行交涉,包括按照法律規定主張賠償;第三步,消費者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向電商平臺投訴,甚至向法院提起訴訟。
推動商家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平臺需要採取更嚴格的監管舉措。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石超明說,平臺應建立嚴格的商家入駐審覈機制,對頻繁出現商品重量、數量不符等問題的商家,限制其入駐或者採取懲罰措施,同時應定期對平臺上銷售的商品進行抽檢。
當前已有一些電商平臺意識到這類問題。半月談記者注意到,國內一家電商運營團隊發佈了《“虛假宣傳:大小/重量/數量虛假”實施細則》,其中稱將根據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程度,對其進行警告、下架違規商品、凍結佣金賬戶、關閉商品分享權限、扣除違約金等處置。
幾塊錢的小商品缺斤少兩看似事小,卻可能讓一個平臺和商家失去消費者信任。“市場監管部門也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明確電商平臺銷售商品的計量、包裝等規範。”石超明認爲,對有相關不法行爲的商家,應明確相應的行政處罰措施,提高違法成本,起到警示作用。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