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旬男頸部不適吞嚥有異物感 罹患甲狀腺結節靠1招治療 免開刀

47歲的林先生經常感到頸部不適,吞嚥時有異物感,就醫後經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是右側長出甲狀腺結節。(圖/土城醫院提供)

47歲的林先生經常感到頸部不適,吞嚥時有異物感,就醫後經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是右側長出甲狀腺結節,所幸顯示爲良性,由於不願接受手術,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選擇甲狀腺動脈栓塞治療,成功消除結節。

土城醫院影像診療科醫師張光甫說明,甲狀腺結節發生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大部分爲良性,惡性機率約爲5%。然而,即使是良性結節,仍可能對患者造成影響,如頸部外觀突起或腫脹、喉嚨有異物感或吞嚥困難、壓迫導致呼吸不適、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土城醫院影像診療科醫師張光甫表示,治療前結節血流豐富(左圖),栓塞後血流幾乎完全消失(右圖)。(圖/土城醫院提供)

若不願接受甲狀腺手術,患者也可選擇微創治療,包括射頻消融治療、動脈栓塞治療。不僅能有效緩解症狀,且不易留下明顯疤痕,恢復期短,同時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的甲狀腺組織與功能。

林先生採取的甲狀腺動脈栓塞治療,採局部麻醉,經手腕橈動脈或鼠蹊部股動脈進行動脈穿刺,將微導管置入甲狀腺動脈源頭進行血管攝影,接着將導管精確地送入供應甲狀腺結節的血管,並注入栓塞藥物。透過阻斷血流,使結節處於缺血、缺氧、缺乏營養的狀態,進而達到縮小結節的治療效果。

張光甫說明,動脈栓塞適用於體積較大或向胸腔內生長的結節,既可單獨施行,亦可與其他治療方式合併或銜接,以減輕結節引起的症狀。雖然動脈栓塞治療相對安全,但仍可能發生如穿刺部位血腫與疼痛、甲狀腺功能異常、神經損傷、極低機率中風等,但大部分副作用僅爲短暫影響,多數患者可完全恢復。

另外免手術治療方式爲甲狀腺射頻消融治療,採局部麻醉,透過電極針插入甲狀腺結節,利用高射頻交流電產生熱能,燒灼結節組織使其壞死並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治療時間依結節的大小、位置及單雙側影響而有所不同,通常約1至2小時可完成,術後恢復迅速,傷口僅針孔大小,但仍可能發生出血、結節破裂、聲音沙啞、神經損傷、皮膚灼傷、甲狀腺腫脹或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多爲暫時性,通常可完全恢復。

張光甫提醒,目前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式多元,每位患者適合的治療方案會因結節的特性與病情有所不同,應與醫師討論,以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模式,若有任何疑問或想進一步瞭解詳細資訊,歡迎至影像診療科門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