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億大交易落地!上海萊士拿下南嶽生物,漢森製藥實控人劉令安套現24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3日訊(記者 王健文)與海爾生物(688139.SH)合併未果後,上海萊士(002252.SZ)又計劃舉債擴張。
近日,上海萊士發佈公告稱,計劃斥資42億元收購南嶽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下稱"南嶽生物")100%股權。其中,部分收購款將來源於併購貸款。上海萊士表示,公司計劃申請不超過30億元的併購貸款,總額不超過對價的80%。
在血液製品行業中,通過收併購擴充產能和採漿量的行爲並不鮮見,上海萊士能夠在行業中取得領先地位,與其近年來多次進行收併購的行爲是分不開的。此次上海萊士收購南嶽生物,也能讓前者的採漿量、業績進一步增長。
對交易對手方劉令安而言,此次交易同樣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劉令安是南嶽生物的實控人,也是上市公司漢森製藥(002412.SZ)的實控人。按持股比例計算,若此次交易順利落地,劉令安夫婦可以取得24.12億元的轉讓款。此外,若南嶽生物2025年採漿量達到305噸,上海萊士還需額外支付給劉令安5000萬元。
上海萊士爲何買?
上海萊士成立於1988年,主營血液製品的生產與銷售,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2023年,公司的採漿量超過1500噸,在行業內名列前茅。
在血液製品行業中,採漿量是衡量一家企業實力的重要指標。不過,由於血液製品行業具有特殊性,我國自2001年起就不再批准新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因此,併購成爲現有血製品企業拓展采漿量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頭部血製品公司不斷通過併購提升採漿量。如2024年7月,博雅生物以18.2億元的對價收購了綠十字(香港)100%股權,在安徽、湖南地區拓展了4家採漿站。2024年8月,天壇生物斥資超13億元收購了中原瑞德100%股權,進而取得了5家採漿站的所有權。
上海萊士同樣也在通過併購提升漿站數量。2023年11月,公司斥資4.81億元收購了廣西冠峰95%的股權,進而獲得了該公司旗下的2家採漿站。此次收購南嶽生物,也是出於同樣的考量。公告顯示,南嶽生物目前擁有9個在採漿站,全部位於湖南省內,2024年採漿量達278噸。
在業績方面,近年來南嶽生物持續盈利,收購該公司也能增厚上海萊士的利潤水平。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南嶽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7億元、4.4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96億元、0.72億元。
不過,對於上海萊士而言,此次收購也會提升公司的負債率,並導致公司的商譽進一步提升。
在此次收購之前,上海萊士的流動性十分充裕。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的貨幣資金餘額爲37.12億元,同時,公司的短期、長期借款餘額均爲0,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僅爲155.08萬元。
但此次交易的對價高達42億元,也因此,上海萊士選擇通過貸款支付部分收購款。公告顯示,上海萊士計劃申請不超過30億元的併購貸款,總額不超過對價的80%。
此外,上海萊士還表示,此次併購將給公司帶來30-34億元的商譽。由於上海萊士在2014年至2020年間曾多次進行大手筆併購,導致公司目前積累了高額商譽。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的商譽賬面價值爲50.73億元,若此筆交易最終落地,公司的商譽將超過80億元。
上海萊士也在公告中表示,如果標的公司未來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則存在商譽減值的風險,進而對上市公司未來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劉令安爲何賣?
對於南嶽生物實控人劉令安來說,此次交易可謂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作爲此次交易中的標的公司,南嶽生物在資本市場中頗有名氣。南嶽生物的前身是廣州軍區後勤供血研究所,1984年轉爲南嶽製藥廠。1999年該公司由軍轉民,湖南上市公司啓迪藥業(000590.SZ)(彼時名爲"紫光古漢")通過配股的方式取得了該公司的股權。
此後幾年,南嶽生物一直是啓迪藥業三家核心子公司之一。不過,在2006年,啓迪藥業經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將南嶽生物的部分股權出讓給了湖南景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景達生物"),啓迪藥業的持股比例降至36%。
據21世紀經濟報2010年發佈的報道,2009年,啓迪藥業管理層大換血,新管理層試圖收回南嶽生物的控制權。彼時,景達生物已易主知名投資機構高特佳,而高特佳與啓迪藥業間的談判並不順利。最終,高特佳找到了知名湘商、漢森製藥實控人劉令安進行斡旋。
在劉令安的斡旋之下,高特佳與啓迪藥業雙方各退一步,選擇將南嶽生物的控制權轉賣給劉令安。此後,劉令安先入主景達生物,間接控制了南嶽製藥的60%股權,又通過旗下公司漢森投資,以1.82億元的對價收購了啓迪藥業持有的36%股權。
成功控制南嶽生物後,劉令安也曾計劃過將其置入漢森製藥體內。2014年時,劉令安曾在漢森製藥股東大會上表示,南嶽生物正開展新版GMP改造,條件合適時也可考慮將南嶽生物注入上市公司。但相關交易始終未能落地。
隨着時間推移,南嶽生物的股權結構再度發生變化。目前,劉令安及其妻子王香英直接持有該公司50.45%的股權,此外,南嶽生物第二大股東德信生物持有公司12.91%的股權,而劉令安持有着德信生物53.99%的股權。
近年來,血液製品公司在國內市場中逐漸走俏,相關資產的估值也水漲船高。2012年漢森投資收購南嶽製藥36%股權時,啓迪藥業曾發佈公告稱,南嶽製藥的淨資產爲1.70億元,公司的評估價爲2.96億元。
而據此次上海萊士發佈的公告,南嶽製藥的淨資產爲8.39億元,市場價值已經達到了41.10億元至45.19億元。以上海萊士公佈的42億元交易價計算,劉令安及其妻子王香英可以從此次交易中收穫24.12億元的轉讓款。
此外,若南嶽生物2025年完成305噸採漿量,上海萊士還需要向劉令安支付5000萬元。也就是說,劉令安夫婦最高可以從此次交易中收穫24.62億元的現金。
海爾系的血製品"野心"
上海萊士此次大手筆收購背後,是海爾集團在血製品行業的又一次佈局。
近20年來,海爾集團持續拓展旗下大健康業務版圖。早在2005年,公司就研發出了生物醫療超低溫保存相關技術,並於當年10月成立了海爾醫用科技(即海爾生物的前身)。2019年,海爾集團又取得了上市公司星普醫科的控制權,並將其更名爲盈康生命。
2024年7月,海爾集團斥資125億元,取得了上海萊士的控制權。對於海爾集團而言,上海萊士的加入,讓集團掌控了血液製品行業從上游到下游的一整條產業鏈。
其中,海爾生物主營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相關業務,產品在血製品行業應用場景廣泛,上海萊士正是海爾生物的下游公司。盈康生命主營腫瘤相關醫療服務,旗下運營及管理着7家醫院,能夠爲其餘兩家公司的產品提供應用場景。
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上海萊士董事長譚麗霞曾表示,"在血液領域我們一直做的是‘餃子皮’,萊士相當於是‘餃子餡’,有了萊士的加入,我們這個‘餃子’就成了。"
取得上海萊士控制權後,2024年12月,海爾集團曾計劃讓海爾生物換股吸收合併上海萊士,以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不過,2025年1月,這起交易最終終止。
此後,海爾集團選擇繼續推動上海萊士在行業內進行擴張。根據上海萊士此前公告,海爾集團支持公司推進"拓漿"和"脫漿"齊步走戰略。所謂的"拓漿",即繼續拓展血製品業務,"脫漿"則是指發展非血源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