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 權威專家:下階段增長仍有支撐
4月13日,央行發佈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5.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7萬億元,同比多增5862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6.06萬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基本穩定,金融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穩固的支持力度。
“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主要指標增速出現回升。”權威專家指出,3月經濟仍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信貸需求有所回升,推動貸款增長好於預期,疊加政府債券發行增多等因素,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有上行,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
3月經濟仍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其中,3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64萬億元。
業內專家分析,在金融體系繼續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了更多積極變化,共同推動3月貸款增速回升。
“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因素影響後貸款增速更高。”業內專家分析,3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速達7.4%,這一增速已經處於比較高的水平,但還未考慮地方債務置換因素的影響。
去年以來,隨着地方再融資專項債加快發行,融資平臺等主體用發債資金歸還銀行貸款,地方債券置換貸款的情況增多。
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用於化債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超過2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又發行超過1.3萬億元,市場調研初步估算,對應置換的貸款約有1.6萬億元,還原後人民幣貸款增速超過8%,貸款支持力度實際上比統計數據還要更高。
“社會融資規模指標不會受到專項債券置換貸款的影響,可以更準確地衡量當前的金融支持力度。”權威人士表示,目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已在8%以上,呈穩步走高態勢。貸款增速還原專項債券置換因素後,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也會大體接近。
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個人住房貸款較快增長
從3月份信貸結構來看,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是3月貸款的重要支撐因素。
數據顯示,3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產經營景氣程度都有提升,其中製造業PMI達50.5%,連續兩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同時,重大項目建設也在加速落地,百億級以上的大項目增多。這些積極因素反映到信貸市場,體現爲有效融資需求的回暖。
有全國性銀行反映,該行西部地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進度明顯加快,貸款需求相應走高,年初以來累計向當地重點項目發放的貸款同比增長67%。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住房貸款較快增長,主要與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迎來“小陽春”有關。
市場機構數據顯示,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躍度都明顯提升,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整體同比增長20%以上,成交回暖帶動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增多。有國有大行東部地區分行反映,3月該行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量較上年同期大體翻了一番,提前還款的情況在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後也有較大緩解。
此外,消費貸款增勢向好也對近期貸款增長有支撐作用。
近段時間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很多大力提振消費的措施,政策效果也在顯現,消費者更有意願增加高品質消費。金融系統積極助力提振消費,銀行在保證商業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加大了消費貸款投放力度,並通過豐富金融產品、提供便捷服務等,更好滿足了居民消費信貸需求。
權威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支持有效消費需求的力度不斷加大,銀行也要維持合理有序競爭秩序,防範難以覆蓋經營成本的低價競爭,通過下沉服務、挖掘客戶、做大蛋糕,保持理性定價,促進消費金融可持續發展。
“發展消費金融根本上是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拓展消費場景,確保消費貸款真正用於支持消費,實現金融支持消費的政策意圖。”上述權威專家表示。
3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加快,政府債券發行提速
數據顯示,3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5.8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約9000億元。
權威專家分析,社會融資規模的大頭通常是貸款和政府債券,今年3月除了貸款外,政府債券增長較快,也帶動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提升。3月政府債券新增近1.5萬億元,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特別是用於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維持較快發行節奏,短期看融資平臺債務置換歸還銀行貸款,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但長期看有利於緩釋地方債務風險,推動融資平臺完成市場化轉型,騰挪出更多地方財力來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財政部還公佈將發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權威專家表示,爲國有大行補資本,能夠增厚銀行安全墊,更好滿足國際監管要求,同時進一步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預計未來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
宏觀政策靠前發力、預期趨穩,下階段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
在權威專家看來,近期信貸需求回升主要與宏觀政策靠前發力、預期趨穩有關。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鏡像,今年以來金融總量數據進一步好轉,實體經濟需求回暖是根本。”上述權威專家表示,去年一系列宏觀政策發力,有效扭轉社會預期,行業環境出現改善,企業等經濟主體投資意願也有回升。
宏觀政策協同效應也明顯增大。除了貨幣政策明確適度寬鬆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尤其是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政府債券發行和財政支出節奏明顯加快,多地重大項目也在加速落地,這些最終都體現爲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需求,帶動信貸加快增長。
權威專家按目前財政支出數據測算,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爲15.2%,高於過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下階段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權威專家預計,4月是傳統的信貸“小月”,疊加當前外部衝擊加劇的影響,部分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可能回落。
此外,市場人士亦普遍認爲,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各方面還會繼續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金融部門也在多方施策穩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挖掘國內有效需求,促進金融總量合理增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