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臺共舞太平洋!「竹節草」颱風初登場 名字背後藏洋蔥

▲中央氣象署解釋竹節草命名由來。(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近兩日內接連生成三個颱風,其中最吸睛的,莫過於首次登場的第8號颱風「竹節草」。不少民衆誤以爲名稱是「竹節蟲」,中央氣象署特別澄清,「竹節草」其實是一種植物,由越南命名,用來取代2019年重創臺灣的「利奇馬」,是2021年遞補的新名字,今年則是首度正式啓用。

氣象署說明,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名稱來自14個鄰近國家與地區,共同提供140個名稱輪流使用。若某颱風造成嚴重災害,名稱將被除名並由新名稱遞補。「竹節草」正是「利奇馬」除名後的接班者,也是目前民衆首次在預報中看到的新面孔。

目前太平洋海域上空共有三個颱風同步運行,分別爲第7號「範斯高」、第8號「竹節草」與第9號「柯羅莎」,形成罕見的「三臺共舞」局面。根據氣象局資料,輕度颱風「範斯高」24日上午位於臺北東方約670公里處,將於今晚至明日清晨最接近臺灣北部海域,受其外圍雲系影響,北部與東北部降雨逐漸明顯,晚間起不排除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

而「竹節草」上午8時中心位於鵝鑾鼻南南西方約680公里海面,短期內在菲律賓西側海域徘徊後,預計轉向朝呂宋島北側前進,強度略增後將逐漸減弱,對臺灣本島暫無直接影響。

稍早形成的第9號颱風「柯羅莎」,則由柬埔寨命名,意爲「鶴」。該颱風將往北方移動,距離臺灣甚遠,預估對臺灣不構成威脅。

雖然目前三臺皆未正面侵臺,但氣象局提醒,外圍環流仍可能對北部、東北部地區帶來間歇性降雨與強陣風,沿海需提防長浪與風浪,週末天氣變化明顯,請民衆留意最新氣象資訊,外出活動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