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迫切環境議題出爐 高雄馬頭山、臺南草鴞棲地受關注

第2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共同主辦團體12日舉行2025三大迫切環境議題票選結果公告記者會。(劉宗龍攝)

環團今(12)日公佈「2025三大迫切環境議題票選結果」,共有794位民衆、11個環團參與投票,爲14項環境議題票選出前三名,並且投票分爲一般民衆組及環團投票組,其中一般民衆票選結果前3名爲,高雄馬頭山光電開發案、沙崙農場開發侵蝕瀕危草鴞棲地,以及國土計劃法將展延至2031年,環團也提到,會議結果將於4月地球日與總統賴清德會面時,直接闡述給對方,傳達民間對政府在環境保護上的期待及建言。

環團今(12)日公佈「2025三大迫切環境議題票選結果」,共有794位民衆、11個環團參與投票,爲14項環境議題票選出前三名,並且投票分爲一般民衆組及環團投票組,其中一般民衆票選結果前3名爲,高雄馬頭山光電開發案、沙崙農場開發侵蝕瀕危草鴞棲地,以及國土計劃法將展延至2031年。(賀培晏攝)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說明,在14項候選的環境議題中,其中與「棲地破壞危及物種生存」的有四項,包含臺南沙崙農場草鴞的棲息環境、小琉球的珊瑚礁生態、南投埔里的白魚棲息地、高雄馬頭山的泥岩惡地生態等;六項是與「淨零碳排政策」有關,基隆外木山的四接、高雄大林蒲的七接、彰化百座風機、中火燃氣二期爭議、以海草及紅樹林增加碳匯量、環境部公佈2030減碳目標28%加減2等。

與廢棄物處理及水資源議題有關的各有一項,今年最特殊的是有2項重要環境議題是與去年底今年初立法院的亂象有關,一個是國土計劃法展延、另一是行政預算被大幅刪減後對環境的影響。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提到,就一般民衆投票及環境會議共同主辦團體的投票結果來看,最大的差距在四接的議題上,雖然協和電廠改建案在團體間的投票爲第一名,但在一般民衆的投票結果僅排序第八,有明顯的落差。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洪碩辰表示,在本次票選中,協和四接案在一般民衆票選中只有第8名,但在NGO團體中卻獲得第1名的高票,這反映出在重大議題上,環境團體還需要更努力向一般民衆推廣,讓更多人瞭解我們急迫的環境事件,尤其是帶領大家親身瞭解議題的第一現場。協和四接已經於上個月26日在有程序違法疑慮的情況下通過環評,後續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將和基隆在地團體繼續展開司法行動,也呼籲大家持續關心四接與能源議題。

本次民衆票選第一名,最爲迫切的環境議題爲「高雄馬頭山信鼎55公頃毀山滅林種光電」案,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長黃惠敏表示,全球正面臨極端氣候變遷的挑戰,然而政府對綠能政策的無作爲與亂象令人憂慮。馬頭山環境敏感區光電開發計劃將影響55公頃土地,並已被全國票選爲3大環境議題之首。在地居民及環保團體強烈反對,並指出「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黃惠敏強調,該區域擁有獨特的生態與地質資源,是多種珍稀物種的棲息地,開發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與地質結構破壞。專家呼籲政府將馬頭山列爲國家自然公園,保護生態資源,推動可持續發展,並實現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的雙贏。

民衆投票第二名的「沙崙農場開發侵蝕瀕危草鴞棲地」案,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謝振東表示,沙崙農場是臺灣西部少數完整農地與造林地,擁有超過130種鳥類,包括一級保育類草鴞。該區豐富的草原與旱田生態,是草鴞的重要覓食與繁殖地。然而南科臺南園區四期與沙崙健康園區等開發案將大幅減少其棲地,與政府生態保育政策相矛盾。

謝振東強調,人與自然融合很簡單,不需要過多的建築、道路,真的需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土地,呼籲政府將沙崙農場納入國土計劃法之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維持其生態功能。並請臺糖公司擔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守護農地與生態。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研究專員黃子芸表示,《國土計劃法》歷經近20年討論,才於2015年立法,但原訂的6年準備期卻2度延後,直至2031年才全面上路,助長農地破碎及浮濫開發,內政部資料也顯示,2024年1至10月變更申請案較往常暴增許多,地方倉促送件恐加劇國土資源錯置。而長期土地開發失控,導致農地掠奪、炒作,也將造就國土失去永續發展空間,及土地價格飆升的結果。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提到,第22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將於20、21日在高雄馬頭山及實踐大學高雄校區舉辦,將與全臺上百位關切環境的民衆與組織代表將齊聚環境事件現場,共同討論及分享環保策略與行動。此外,按照往例,環境會議主辧團體將安排於4月地球日前後與總統會面,將會議結果帶進總統府,傳達民間對政府在環境保護上的期待及建言。